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短暂而危险的幸福感

星云大师:有一天,仪山禅师洗澡,一个弟子奉命提了凉水来兑,把温度调好之后,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了。禅师说:“你怎么如此浪费?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价值大小不同而已。就算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喜欢,水本身也不会失去它的价值,为什么要白白地浪费呢?虽然是一滴水,但价值无限大。”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他就是后来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滴水和尚弘法传道,有人问他:“请问世间什么功德最大?”“滴水!”“虚空包容万物,什么可包容虚空?”“滴水!”

长乐先生:我理解大师所讲的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滴水也很珍贵,一花一世界,也可以说一滴水一世界。我们常常希望有奇迹降临,其实奇迹可能就蕴藏在一滴水中。我们常常祈祷自己的人生幸福美满,这种幸福美满可能就开始于一句话、一个动作。怎么改变命运?要从一点点改变开始。

星云大师:人在世间,福报有多少?这是有数量的,即使家财万贯,若福报享尽,也会一无所有。一个人该有多少金钱、多少爱情、多少福寿、多少享用,等于银行存款,浪费开支,终有尽时,故要节用惜福。虽是滴水,但皆不废弃;滴水虽微,但可汇成江海。滴水和尚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心包太虚,一滴水中也有无尽的时空,这就是悟了。

长乐先生:我生活在北京,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抱着各种梦想拥入这个城市。对他们来说,能有一个北京户口,能买得起五环边上的一套房子,就会兴奋不已。然而,几年以后,这种兴奋就会渐渐消失。当看到很多看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别墅、开豪车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住的公寓楼心生不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住房,并为此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等终于赚到大钱,买了别墅住进去,当看到别人住着更好的别墅、开着更高档的轿车时,他们的满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块手表、一部手机,任何以满足物欲为前提的幸福感都是短暂而危险的。一代代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必将刺激人们更新换代的消费欲。就像苹果手机,本来已经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来以后,你就对第一代再也不感兴趣,一定要买到第二代,否则就不够时尚、不够新潮,然后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它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星云大师:人整天忙碌,为的是生活,为的是此身的温饱,这个“身”是什么?这种问题,一般人是不容易体认得到的。人们辛苦地奔波,饱暖之外,还要求种种物欲的满足。物质可以丰富生活,但也常会枯萎心灵;口腹之欲满足了,但往往闭锁了智慧。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善恶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共同的决定,没有个人心智的真正自由。所以,这个时代的人,虽然拥有了前人梦想不到的物质生活,但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自我。这或许是这个时代人类的悲剧。

长乐先生: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物,大家就更珍惜人。一个村子里,谁家要收割,大家都去帮忙,因为我们都知道个人力量的渺小,谁都有用得着谁的时候,人情味反而浓。现在社会进步了,物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开始更多地依靠人和物的关系,追求更大容量的电脑、更先进的手机、更高级的汽车,反而不再需要人和人的交流互动,人情味也淡了。这到底是不是一种进步呢?我觉得要辩证地看,人和人的关系,永远应该高于人和物的关系吧!

星云大师:十几年以前,我们一行五人在日本的成田机场出关以后,一直到东京市区,都没有看到一家卖素食的店铺,偶然看到一家自称供应素食餐点的店面,在旁休息观看他们的作料,也都是以鱼、虾熬汤,用葱、蒜调味,原来他们的素食观念与我们不同,只好作罢。

一路行来,已是傍晚时分,大家饥肠辘辘。我提议买面回去自己煮,所有人都附议说好,这时依戒说:“我记得再过两条街,有一家店是卖面的。”

这句话真有如大旱望云霓,让大家倍生希望。好不容易走到那里,只见一个中年妇人在柜台里面,前面排了一大票顾客。我们看看招牌,望望老板娘卖的东西,怎么样也不像是卖面的。等待片刻,老板娘看到我们是出家人,立刻合掌弯腰问好,问明原委后,她挥舞着双手,告诉我们:“这里没有卖面的店,如果要买面,必须走到对街的后面,然后……”她花了好几分钟为我们解释,我们看看一长队的人龙,觉得很不好意思,问完了就赶快转身寻路。

没想到这回也没找着,我们只得又绕回原来那家店面,只见生意依旧鼎盛。老板娘看到我们空着手再度光临,大声向顾客宣布:“对不起!我今天要打烊了,卖到这里为止,害大家久等,请各位明天早来。”

顾客们一哄而散,她将店门关好,亲自带着我们走了15分钟的路,来到一家卖面的店铺前。在这异乡的国度里,窗外寒风习习,我们每个人端着一碗热乎乎的面吃着,心里觉得格外温暖。

长乐先生:异国他乡普普通通的一碗面,却令人如此温暖、如此幸福,可见幸福感与物质的多寡没有充分关系。

幸福感是建立在满足感上的,当满足感消失,幸福感也会随之衰退。每个人都想长寿,不愿意衰老,但长寿就是衰老,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我们只能乖乖地去接受、去面对。

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佛教。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诚实地看待,平等地看待,没有必要刻意悲观,也没有必要过分美化。大师说这个时代的人,虽然拥有了前人梦想不到的物质生活,但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我特别同意。所以,我们才要修禅,要自我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那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因为永远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会找到幸福呢?

星云大师:悟的能力,就是禅。禅这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就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到处充满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类生活意志的萎靡,帮助人们找到幸福。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确切地说,它超越了这些五欲六尘,在心灵上追求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一样的穿衣,一样的吃饭,但心灵的感受不一样—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这就像有修行的人问道于赵州禅师,赵州回答他说:“吃茶去!”吃饭、洗钵、洒扫,无非是道,若能会得,当下即得解脱,何须另外用功?迷者口念,智者心行,向上一路,凡人和圣人是相通的。

长乐先生:禅,不是供我们谈论研究的,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的。有了禅,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能领略人生的真谛。启功先生活了93岁,一生无儿女,饱经风霜。他生前把卖字画所得的200多万元人民币全捐给了学校,自己却居于陋室。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柜子遗物,人们以为会是一些珍贵字画、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开,人们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老人曾说过,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短暂而危险的幸福感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