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从教30多年。这里谈及我的专业和职业是因为它们与我参加三级修学息息相关。受西方文化熏陶几十年,我感觉自己缺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在职业生涯中深感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缺失了一些东西;加之自己生活中也遇到一些困惑或烦恼,于是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此时,我有幸遇到了菩提书院的读书会,并于去年底加入三级修学。经过半年修学,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修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
元月六号九班开始正式修学。最初的修学内容是一些条约、规定、规则或抽象的宗教信仰、世界观等等,并没有我期望的有趣和贴近生活,甚至觉得枯燥乏味,加上一些佛教用语不好理解,某些观念自己无法接受,因此我的心无法安住于修学。由于主观认识出了偏差,一方面,自修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面对共修,我心理上有巨大的压力。加上前期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自己没有把修学当成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事情,我前期的修学处于应付差事状态。自修时间严重不足,自修过程像完成功课。应对组修照本宣科回答问题,班修分享心得像是完成学术小论文,根本上顾不上对修学内容准确、完整、透彻地理解,更谈不上参照自己的心行进行观察修。同时,我发现同学们修学都比我精进,分享深刻到位,因此我心理上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攀比竞争的不良心理下,每次共修时,我内心都忐忑不安,不能专注于共修的内容及同学们的分享。完全忽略了自己修学的目的,忽略了同学们是我修学修行的真上缘!幸好导师知道我们都是凡夫,课程的设置得非常合理。学习同喜班第11、12课后,在辅导员及同学们的耐心帮助和启发下,我认识到了“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对佛法修学的重要性,开始学着去接纳自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提醒自己修学的目的是让自己解除烦恼和痛苦,找到更好的自己!接纳同学们起点不同的事实,关照自己的心行。如果因为修学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就违背了自己修学的初心!
正如导师所说,不真诚,则目标不清。不认真,则浅尝辄止。态度不正确,方法和效果自然无法保证。我真正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11课后我从改变修学态度开始,用心投入修学,严格要求自己,按八步骤方法学好每课内容。认真对待每课自修和共修,给自己的目标是认真自修当期修学内容五遍,自修时间每天在两小时以上,每周在书院网站发一篇分享心得。现在,共修变得轻松愉悦了,每次都收获满满,充满法喜。修学也是修行,认真修学利己也可以利他。真正体会到了修学过程越投入越收获,越分享越成长!
二、思维方式的改变
修学态度和方法改进了,修学获得的正见可以帮助到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前我面对家人情绪容易急躁,特别没有耐心听先生讲话。觉得他只要说一句我就知道了他全部的意思。通过学习佛法正见我明白这是强烈我执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人讲话是培养慈悲心的过程,否则会给他人带来痛苦。现在我能认真听家人每句话,并用心去理解,家庭磨擦比原来少了,沟通也顺畅了。以前生活中出现问题,我习惯找外因或别人的原因,来为自己开脱。现在只要有问题,首先让自己接纳所面对的问题,并从自己的心入手,寻找问题的根源,并相信只要自己的内心调整到位,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体会到佛法像是为我们穿上了一件盔甲,让我们的身心免遭伤害。佛法的禅修仿佛使我们像行驶在有轨车道上的列车,只要以佛法正见指导自己,就不会迷失或跑偏方向,会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轻松自在。
当修学使我内心充满法喜时,我开始主动和朋友们去分享我的喜悦,影响了一些朋友来参加我们班的小小读书会。同时,也越来越感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主动承担了一些义工活动,比如当修学组长、新班对接义工、辅导员初审义工及北美陪读义工等,感觉现在的生活忙碌而充满意义。
三、生活方式的改变
学会用佛法正见重新审视人生,指导人生,解决现实问题。我仔细审视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家里的日常用品及衣物堆积如山,柜子永远不够用,房屋显得越来越小,这都是贪婪带来的过患。因此,我和先生约定今后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并做到简单出行。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居住环境简单自然,尽可能地去爱护动植物。逐步杜绝一次性消费和奢侈消费。以佛教道德观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通过半年的学习,我觉得修学最重要态度问题,我们要真诚、认真、老实得面对自己,面对佛法智慧,面对导师,老老实实按照两套模式安心修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智慧不起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找到真正美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
我的分享完毕,感恩同学们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