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又负荷着无始以来如山的罪业,积累着日益加重的迷惑,纵有佛性之宝,亦不易将之开显出来,于生死海中头出头没,于解脱路上一再退堕。
睹见人间此种情形的阿弥陀佛,悲悯苦难和恐惧的众生,于很久以前示现菩萨之道,发下深重誓愿。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前生曾做过国王,当时有佛住世,号“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十方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的生存境界。
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五劫思惟,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在四十八愿中,最伟大、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意即:
若我法藏成佛之时,十方世界任何众生,只要真心欢喜信受我的救度,欲生我国,而一生称念我的名号,乃至有的众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闻信我的救度,仅仅称名十声,我必使他往生。若众生念佛不得往生,我誓不成佛!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犯五逆和谤法罪的众生除外”。这两种极重罪业,未造众生,佛抑止而言造即不救;已造众生,若肯回心,佛还会慈悲救度)
第十八愿称为“念佛往生愿”,被尊为“本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无力修行的罪业众生为首要的救度对象,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
谛闲老法师在金山住了好些年。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老乡,是他小时候的玩伴。这人是个手艺人,俗语讲“锅漏匠”,也就是盘儿、碟儿、碗儿、瓷器摔坏了可以拿锔子补好再使用的人。
这锔碗的手艺人找他说要出家,要认他做师父。谛老法师说:“你不行!都四十多了,没念过书,学经教自然是学不了;苦行你又受不了,你出家不是找麻烦吗?”劝他多次。他坚持非出家不可。
谛老不得已,说:“你一定要出家,就得听我的话。”
他说:“那当然!我认你做师父,你的话我一定听。”
谛老说:“你这么大岁数了,现学经教也来不及,你就直接修行。你出家以后也不要受戒,我给你找个小庙,你就老实念佛,不要出庙门。”
谛老接着说:“南方宁波信佛的人很多,差不多每个乡村都有小庙,都有人信佛、拜佛。我给你找个小庙,在里面什么都不需要,你只须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黑夜、白天不间断地念,什么事也别管,到时候吃两顿饭,我给你找好功德主。”
谛老就托人办妥这件事。一个小庙一个人住着,每天有老太婆到时候来给煮两顿饭,他就不做买卖了。听谛老法师告诉他这个修法,心想:准是好道;这道一修,准能得好处。他也不知道将来会得什么好处。
他听谛老的话,只要睡醒,就念佛,哪儿也不去。他从前做手艺挑东西,双腿有劲儿,就绕着佛念;累了,就坐着念。谛老法师也不知他念得怎么样。
就这样念了三四年。
有一天,他告诉煮饭的老太太:“明天你不用给我煮饭了,我不吃午饭了。”他说当地有两个亲戚朋友,他想出去看看。
回来后,他对老太太说:“你明天早晨不用来煮饭了。”老太太以为又有人请他吃饭。
第二天,老太太惦记师父,到吃饭的时候就去小庙看他回来没有。小庙贫穷,不怕偷盗,虽有门也没关。老太太到门口就问:“师父吃饭回来了?”里面没人答应。走进屋,看见他在床铺下边站着,脸朝窗外,手上拿着数珠。老太太仔细一看,师父已经死了!站着死的,念佛站着死的!
等谛老得到消息坐船赶来,他那样直直地站着都两三天了。
谛老说:“不错呀!你这出家没白出,比那当大法师、当方丈住持的高明得多了,像你这样的成就不多呀!”很赞叹他。
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