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鬘经》(JatakamalaSutra)中说,每当魔众看到有人致力于解脱道时,他们就会大为恐慌。佛法初学者必定会在法道上发现许多无价之宝,但同样的,也很可能会搅动出许多障碍,这就引导到我们本节的主题——恶业。
在佛法中,「恶业」是描述蔽障与染污的多种方式之一,而蔽障与染污通常都会化现为障碍,那是我们需要净化的。然而,突发于你计划中的一个讨厌的小问题,到底是障碍或是加持,却很难说。有时,修行者历经很久的修持,但那些看起来特别顽固的障碍却似乎不被影响,以至于他们认为自己的修持无效。但他们错了,事后看来,他们才领会到,原本迫切想要除掉的障碍,其实却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最美好的事物。这类的转变非常普遍,修行人有此经验之后,就会开始理解到「逆」境远比「顺」境更能为修行提供沃土。
那么,我们修持金刚萨埵法要净化什么?最关键的是,要净除我执所产生的染污。
虽然它在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并无任何一种特别难以净除,但是由于染污长久以来就是我们业力构成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深植的习气,因而要区别「我」与「我的染污」,看起来几乎不可能。而正因为它们如此难以区别,我们努力去净除染污就更为重要。
对金刚乘的修行者而言,一提到「金刚萨埵」之名,自然就联想到「净化」与「清除」的原理。由于这两个词都意指「污垢」是存在的(由于缺乏更精准的语言形式,我们就只能使用「污垢」一词),这就引起了我们极端的焦虑,唯恐染污与蔽障会曝光——大多数的人都会竭尽所能地去避免这种折磨,而宁愿专注于自己良善的质量。然而,净化染污就是揭露自己的佛性;如果佛性不是我们本具的一部分,那么,试图净化染污就毫无意义。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只要我们理解这一点,就不会为了自己的过失而使情绪受到搅动。很多修行者忽视了「净化」的这个面向,却耗费所有精力,不肯承认任何个人的污垢,更不承认控制着他们的瞋恨、嫉妒与贪欲。因此,与其担忧所需净化的一切东西,更有效的是利用「金刚萨埵」的修持,来专注于揭露自己的佛性。
以清洗带有咖啡污渍的杯子为例,就很容易说明这一点。为何我们决定要清洗这个杯子?因为你希望它变干净。但如果杯子永远都是肮脏的,那么无论多么努力尝试,你永远也清洗不掉污渍,整个过程也会由于备受挫折而极度痛苦。这就是我们将「金刚萨埵」的修法要点想成是「揭露」佛性,而非「净除」染污的原因。但诸位也要牢记:佛法的教授,尤其是金刚乘的教授,对「污垢」并无反感;污垢并非杯子,而是全然不同于杯子的东西。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来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敬心就是这种福德的体现。
在前行修持的过程中,上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就如同一个女人的角色会随着她各种互动所需的目的而转变一般。对她的母亲而言,她是女儿;对她的丈夫而言,她是妻子;对她的雇主而言,她是清理屋子的人。同样的,一切诸佛与菩萨本质上完全同一,但由于我们是二元分别的众生,因此,每位佛与菩萨不同的名号、颜色与外貌,能帮助我们聚焦于特定的工作上。在此修法中,是将你的上师观想为金刚萨埵,来净化你的染污。
从技巧上而言,另外一个很好的净化蔽障方式,是观想莲师(而非金刚萨埵)在你的头顶,并持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六字金刚萨埵咒」或「十二字莲师心咒」——金刚乘确实是各种不可思议法门的宝库。然而,净化蔽障的力量总是与金刚萨埵连在一起,因此,他的修法是被公认最殊胜的净化蔽障法门。佛教史告诉我们,金刚萨埵如此巨大而惊人的净障能力,源自他在菩萨因地时所发的大愿;他发愿一旦证得佛果,仅是他的名号,就足以净除甚至最严重的染污。
在此修持中,我们观想上师为金刚萨埵。在此,学生们总会问:「为何不直接观想上师本人?」在此,将上师观想为平常人的一个风险,是当你忏悔时,可能会想有所隐藏。
毕竟,如果你的上师只是个平常人,他怎么会知道你是否完全坦白?不是有很多次,都显示他对你的许多作为全然不知吗?而这种明显的了知落差,不就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更确定他并非全都知道吗?我们都受了制约,因此不会在上师面前行为不端;但如果我们背着他所做的事被他知道,我们会极为尴尬。所有这些状况,都会使得我们对上师培养强烈虔敬心或视上师为佛,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要将上师观为遍知佛陀金刚萨埵,他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面对他,你无所隐藏。这是坦承自己所有可耻恶行的良机,而且你会发现,一旦忏悔了,你就会感到极大的解脱。
米庞(Mipham)仁波切在其对《幻化网根本续》(Guhyagarbha Tantra)所做的释论《秘密藏密续现观论》中说,无论修持何种坛城本尊,你的观想必须清晰而生动。不过,对于观想有困难,只能观观模糊、抽象的概略形相者,如果对上师、法道与咒语的效力具有真正的虔敬心且深信不疑的话,无疑地仍将获得一切共通与殊胜的心灵成就。
虔敬心有很多层次,最殊胜的虔敬心是对本尊与咒语之无二无别,具有绝对的信心。
如果你还无法生起最殊胜的虔敬心,那就尝试发展出不动摇的虔敬心,也就是对佛陀与上师的教导深信不疑,以完全成就咒语与观想的修持。
对咒语之力的虔敬与信心也极为重要。做为前行修持者,当你念诵「百字明咒」时,即使在座修中的心既狂野又混乱,你也必须以专一的虔敬与信心,相信心咒即是金刚萨埵佛本身。米庞仁波切写道:缺乏智慧而无法领悟密咒乘(mantrayana)甚深意义的人,由于他们固执多疑、不断分析的心制造出许多内在障碍,因而不可能获得成就。无论心如何散乱或游荡于十方,密咒修行者也必须完全相信咒语宏大的力量;即使天空不再,咒语之力依旧长存。
令金刚萨埵修法见效的关键因素包括:(一) 对金刚萨埵可以净化自己的能力所深具之信心;(二) 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恶行之真诚忏悔;(三) 永不重蹈那些恶行之坚定决心;(四) 对修持之力的坚定信心。
现在,我几乎可以听到你在想:「我很确定我一定会犯下恶行!我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我也许最好别修金刚萨埵法了。」这种念头,代表了你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些讯息。
要记住,你是个「修行者」,这意指你的修持是要让你慢慢地习惯于新的行持与思考的方式,没有人指望你立即就能守住所有的誓言(尽管你始终应该竭尽全力去做)。
即使你想不起来此生做过何种错误或悔恨之事,但你能确信永远都不会吗?过去世你也从未犯过任何恶行吗?不论你意识到自己的恶行与否,重要的是忏悔自无始以来所做过的每一个恶行,并且下定决心永不再犯。你必须相信上师金刚萨埵(Guru Vajrasattva)是真正的遍知、全能、具足大力与悲心,当你修持时,他就在你面前,而且你的修持必定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