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借“方便门”入“实相门”

这就好像我们念普门品一样,为什么普门品这么灵验、这么多人爱念?除了文字优雅外,最主要是里面提到了观世音菩萨种种化身救度的事迹,好比:“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或者:“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再不然就是:“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哇!真是神奇到不可思议!而且于历史记载上,念观世音菩萨真的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感应,对于每个遭遇灾难的人,当他心中有了观世音菩萨,若愈是深信、愈是精进努力,他所得到的感应就会愈大!

我从四岁开始,生活就变得很悲惨,真的是很悲惨!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很苦,为什么呢?因为心里有观世音菩萨。当我遇到很苦的境界时,我就开始念观世音菩萨,只要念一念,所有的苦痛好像就没了,所有的悲伤也不见了!反正最后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把我从这最苦难的环境里救出来!

那时候,我们经常穷到连香都买不起,也没有任何的佛像或图腾图案,就只是空手对着天空礼拜,嘴里念着“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念完就拜,从小就是这样建立我对观世音菩萨仰慕的心。但到底谁是观世音菩萨啊?

等到我稍稍长大,去到一些大一点儿的寺庙,看到观世音菩萨有胡子,我还觉得人家画错了:“乱七八糟!怎么这样子乱画,底下来还敢写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怎么会是男的?而且还有胡子?一定是画错了!”当时,在我的认知里,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一定是穿着白衣,而且一定是长得很慈祥、很庄严的面孔。我根深蒂固地认为观世音菩萨就一定是长这模样!

为什么我在那么小时候,就能对观世音菩萨建立那么强的信心?而且遇到灾难时还能这么深信他?这其中并不具备什么高深的理论,其实就只是一种强大的摄受力,以至于能使所有遭受苦难的人,无论是在什么环境,无论能不能修行、会不会修行、有没有时间修行,全都无妨,只要需要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至诚一念,就自然能离苦得乐。

弥陀法门持名念佛的殊胜处,也就在此。需不需要特定时间?不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念!有没有限制地点?没有!要不要对经教熟悉?不需要!要不要有人带着跑、带着念?也不需要!各位想想,现在,我们虽然在一起共修,但平常大多数的时间,我们都还是自己一个人念佛。所以念佛真的是很方便,而且又能带来很大的感应与力量!这就是持名念佛法门的殊胜处。

但是,大多数人持名念佛,念到最后却大多只是落在求感应,一方面想要感受佛菩萨的威神力、圣德与慈悲,另一方面又要感受到自己被救济了,身心也能有所依托。这在佛法上称为“方便门”,而不是“实相门”或“究竟门”。其实,持名念佛的修行方法,是要在一开始用功的时候,假借这些方便来进入真正的实相。

各位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念佛,从来不去问阿弥陀佛到底是谁?西方到底在哪里?我能不能去,或是谁能去?因为从缘起空的道理来说,我们“念佛”,其实是执著在自己的身心,早已背离原本的教理。佛陀告诉我们,真实的智慧是:一切诸法皆都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实际的人、我、众生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妄想颠倒执著,误以为一切为实有而着相。因此,如果我们的修行仍然落在妄想颠倒执著的方法,就很难有所成就。

但为什么我们相信用这个方法修行最后还是会成佛呢?其中奥妙就在于:一切都是先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说吧!

例如“带业往生”,意思是说,虽然处在娑婆世界时我们仍有业障生灭,但没有关系,只要乘愿往生去到西方后,修习“无生法”,努力去体会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就能仗着阿弥陀佛的教化、四方净土时节因缘的成熟,以及往生极乐净土者福德的成就,就能真正得成。

但事实上,“下品下生”者即便去到了西方,仍要经过一万大劫才能够花开见佛,而且见到的还是化身佛,不是实相佛,所以在西方修行所需的时间,还是非常非常长的!但唯一的好处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不必管这些问题,不必担心时间长短、不必在意见到的是佛还是化身,只要去到西方就行了!反正阿弥陀经告诉大家,去西方者皆不退转,也就是去到那边就安了啦!有保险的,而且还是完完整整的全险!

此外,保费还很简单!只要我们在娑婆世界发一个心:“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念十念即可。至于这十念是要用口念出声音,或是只需在心里默念,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里并没有说明。不过一般说来,并不会拘泥形式,无论是嘴巴念十句阿弥陀佛,或是在心里念,甚至在心里想着阿弥陀佛的形象,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愿意、有发心,就可以去了!就像各位只要愿意来参加我们这里的活动,就都可以来,就是这么简单!

去到西方,就好像保了全险一样,修行永不退转!也不用担心修到何时才能完成、成就,因为时间本来就是因为众生的分别而产生的,一旦去到西方,我们身心的假象和时空虚幻的分别对待早已不存在。只要深信自己能得生净土,并且愿意在那里继续修行,人人皆可成就。当净土法门变成持名念佛后,其殊胜处也就在此。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借“方便门”入“实相门”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