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花开见佛还要悟后修

经典是以在莲花里慢慢孕育来说明西方世界修行的过程,这个比喻看起来很像妈妈生小孩,怀胎十个月就能出生;但实际上,在莲花里是要让自己慢慢地相应到究竟法就如同莲花一般的清净无染,进而让自己原本的生灭慢慢断熄。

有人可能又会问:“如果莲花没开花,有办法听得到法吗?”听得到!因为在净土的世界,法音不断地在流转,你适合哪种法门,它就会对你开示说明,例如你着于世间的种种相,它就会对你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当你还是种子,还在莲花里时就能听到!

有人又会继续问:“种子到底是什么?”那不是以我们现在的想象可以得知的。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都是一些具有形象的东西,好比很多人甚至以为现在自己长这个模样,也会以现在的模样去到西方,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以唯识的观点来解释,所谓得生西方,只是识种投生在净土里。识种本来就能含藏种种一切,所以识种投生净土后就能接受熏习,例如极乐世界的行树、水声会对他说无生法。如此慢慢熏习,熏习到和法相应后,就能花开见佛。

见到佛时即见到“智”,例如见到化佛时,他可能体会到的是佛菩萨的慈悲愿力,若是见到法身或报身的阿弥陀佛,马上就能相应到无生法忍。所以见佛时,不是在等待佛来教导你,反之,见佛即是见到自己清净的本体、智慧圆满,并且体会到你和佛是无二无别的,那时,才称做“花开见佛”。

花开见佛后,还要在悟后继续修行。据《阿弥陀经》的记载,往生西方的众生,还是要在饭食之间,去到十方所有净土广修供养,这就是在做悟后修。悟了以后,就要在种种福德慈悲因缘上去成就,但前提是,你事先已经先悟了无生法忍,见到自己清净的本性佛。

虽到十方净土广修供养,但其实仍然不动真际,亦即于饭时讫,又能马上回到本处。这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是遍满恒河沙界,所以能到恒河沙里的一切世界去做供养。但做一切供养又无相可得,所以不离净土就能做供养,因此称为广修供养。

广修供养是悟后必须修行的项目之一。西方净土的诸善菩萨是有等次之别的,因为他们虽然已经见到诸法的实相,可是并未完全具足诸法的妙德用,尘沙惑尚未真正净除,后得智尚未完全完成,尚未具足像佛一般的力量,所以仍然要继续修行。

在极乐净土有诸善知识,为他们讲解各种法,甚至阿弥陀佛也会讲解种种关于方便妙用之法。但听闻这些法,并不是因为他们尚未见到真心,而是要学习种种事项上的智慧和方便,以期能让自己的修行更圆满、更慈悲,也能够接引更多的众生。反之,若未见清净真心,而以生灭心得生净土,根本听闻不到阿弥陀佛为你说法。

所有的修行法门其实都只是方法,无论哪个法门,只要你正确地去修,修到最后一定都是要见自本心,识自本性。念佛当然也是如此,例如“念佛三昧”,就是已经完全具足定慧,已经见到诸法实相当体是空。修行人一定得体悟到这样的道理,否则就是着在相上、随相生灭的众生,即便到了西方净土也是一样的!各位不要以为到了西方净土,那里讲的法就和我们这里的不同,是一样的!

西方极乐净土没有三恶道、没有男女相,也没有种种的罪恶相,甚至于国土都是平整、一相的,那为什么我们能带业往生?我们是带着业,是去污染净土吗?去传播癌症吗?当然不是!虽然我们身心的烦恼、执著尚未净除,但没有关系,在那里的因缘状况下,有着种种教理,就像熏习种子般地慢慢熏习我们,将我们种种所染之业“转识成智”,其实也就是转业。

我们做忏悔时,到最后都会念到“业性本空”。真正业性本空时,是连起心动念来修的心也不见了,才是见到诸法真正的实相。所以各位不要听到“罪性本空”,就以为做什么都没关系,反正罪性本空,杀人放火也都没有关系!那绝对是大错特错!修习佛法,绝对不能单看名词就自己妄做解释!

“罪性本空”是由于罪也是一个法相,一切诸法当体没有实际的存在,所以罪性本空。但罪业在如幻假上的作用果报却是宛然存在。也就是说,本性是空,但如幻假上的业却是存在的,否则就会落入断灭,一旦落入断灭,就是邪见。

修学佛法,应该要知道如何去用功,例如我们的念佛禅和一般打佛七是不一样的。虽然同样是念佛,但佛七是以我们的清净的一念,相应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本愿,祈求佛慈悲地接引,而且不管自己修行程度的高低,就是一心希望求生净土,这是佛七念佛时最重要的目的。

也就是说,佛七念佛是不注重自己修行的好坏,而是着重在信心是否真正坚定。自力的部分比较少,几乎完全要仰赖他力来成就。一旦要仰赖他力,自己就要有非常强大的信心。例如阿弥陀佛说十念具足,念佛的人就要坚信,我们死后一定会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再多做担心!

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里,并没有要求我们要修行到哪种程度,比方说,持戒要持得多好、智慧要修到哪一级或读书一定要拿到A+,才能往生净土。经典里说,愿意欢喜来此净土者,只要十念,就可以来了!这样的条件大家都能做到,而且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以我们就要坚信,只要我们的愿能和阿弥陀佛的愿相应,就能得生西方净土。这就是念佛法门。

你能念多少佛,能做多少修行都不要紧,虽然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也说要“信愿行”,但愿和行其实都在“信”里,在“信”中就具足了愿与行,因此只要十念即可,无论你是染污念或是清净念都无妨,因为阿弥陀佛并没有说一定要清净念、离相念或无生法忍念,哪怕你是怀着生死贪爱之心的念,也都没有关系!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花开见佛还要悟后修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