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你自己在拜佛时,你面对着佛陀,能够不惭愧吗?你面对着佛陀,能够不感恩吗?你为什么没有感受到佛陀的人格、精神和生命?为什么无法将这种生命精神,活生生地流徜在自己的血液中?难道佛陀对你而言,只是在嘴里念一念?你礼拜的对象,就真的只是那些木雕石塑?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身心,却依然是如此冥顽不灵?一点点儿的道心,一点点儿想利益众人的心,都没有发出来!
再想想,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身体、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而来的。今天各位能在这里拜佛、学佛,哪一点儿不是来自于父母的恩德?而你的这一生,在你的心里或在你的行动中,你对你的父母又做了多少的报恩行为?你真正感恩过吗?真正孝养过吗?
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里告诉我们,父母恩比天地之恩还大,是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报答的。佛陀说,父母尚在者,就如天上有日月一般,日月就代表着光明与温暖,是我们最大的财宝。而我们真的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光明、温暖,是自己最大的财宝吗?没有!太容易得到,所以我们就不容易去感恩,更甭提要反哺尽孝!
经典教诫我们,要一头担着经,一头担着父母。即便经过累世累劫,父母的恩德依然报答不完!今天,我们在礼佛拜佛时,要自己想想,曾对自己的父母感恩过吗?曾经对他们行孝过吗?如果没有,你怎能不生起惭愧心呢?
刚才有一位师兄对我说:“法师,你好难得,十二岁就出家了!”我回答他:“当时我根本不觉得难得,我只觉得自己命苦!”但等我长大对佛法有所领悟后,真的时时刻刻觉得父母恩报不完!尤其我的母亲已经九十五岁了(时为2009年),在我的道场和我住在一起。她老人家天天就跟着我们的作息拜佛,她期待我能够把我所体验到的佛法,教导大众。她当然舍不得我离开她的身边,可是她更高兴她的儿子,能够把佛法教导给更多的人。她老人家只是一直叮咛我:“要谦虚!不要贡高!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要把自己所懂的东西,欢欢喜喜地告诉别人。人家若不懂、不了解,也不要责骂人家,不要认为别人怎么都学不会。”
我离开她老人家在外弘法时,心里总还是想着她老人家,感恩她这一生为我的付出。真的,没有比她老人家更苦的人!她个子又小又矮,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从小就被父母亲送给别人,没有多少年纪,又被塞到我们罗家,做我爸爸的老婆。吃尽了种种的苦,好不容易帮我爸爸成家立业,可是老爸一有钱后,就开始风流了!取了小老婆,再也不管我们了。
我四岁时,母亲就带我离家,四处帮人煮饭帮佣。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们去投靠一位开设煤炭厂的亲戚。我们到了那里依旧无以为生,所以就在炭厂旁边,用木板搭了一个像遮雨棚的小棚子,在棚架上排放一些零食饼干杂货,就靠着这个算不上买卖的生意过日子。
我们没地方住,但是煤炭厂旁有一间破破的小木屋,四周长满了杂草。我们清除了杂草,用木板钉了一张小床,因为屋顶是破的,每天我都可以在仅容一张小床的屋子里看见天光,白天我有太阳陪伴,晚上睡觉有星星月亮作伴,下雨的时候就会滴滴答答地奏起雨之奏鸣曲,很好听!但就是得拿着瓶瓶罐罐去接雨,否则会把床弄湿。因为地方偏僻,又长满杂草,到了夏天经常会有蛇出没。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电,只能摸黑过日子,后来才接电了。虽然我们只能装设小小的灯光,但在天黑后能有一盏亮光,还是让我感到温暖光明。
下雨天冷时,我们母子两人就抱在一起取暖。经常还要被人欺负,或受到言语上的糟蹋,但她老人家都把委屈往自己肚里吞,即便有泪也不弹。当时我年纪虽小,也得学会坚强,不能向妈妈诉苦,因为只要一向她诉苦,她老人家就会哭得比我更厉害,所以我也从小就学会了把眼泪往肚里吞。
其实,给我最大的力量就是,妈妈永远都是相信观世音菩萨,再苦的时候她都叫我念观世音菩萨。她辛辛苦苦把我拉拔到十二岁,在这段期间内替人家帮佣维生,之后到寺庙里帮忙,后来就到了中坜的元化院。元化院是个尼庵,不住男众。刚到之初我还小,大家都不介意,但年纪渐长后,的确不方便,因此就介绍我到文化馆。
文化馆只收小沙弥,所以我只好出家当了小和尚。在一般寺庙,老和尚对徒弟都蛮好的,没想到我去文化馆遇到一个老和尚,整个人就像阎罗王似的!让我受尽了苦,真的是……
刚开始时,只有我一个人到文化馆,我的母亲仍留在中坜的元化院。以前受苦时,总还有妈妈在身旁,还有点儿安慰。但到了文化馆后,妈妈不在身边已经够难过了,又受到师公严厉的生活教育,苦得我跑到后山想自杀!我十二岁就想自杀了吔!绳子都吊上去了,但我想到妈妈这么可怜,如果我自杀了,她怎么办?所以又从山上走了下来,决定把所有的苦都承当下来!
学佛后,当然自己就了解很多因缘因果,但对父母亲的恩德,是永远感恩!对师公的恩德,现在当然也更知道感恩!以前我非常恨爸爸,可是现在我反而觉得应该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段的因缘,就不会促成我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