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标签:佛道

第31页
如何应对工作中的争端-学佛网
学佛修心

如何应对工作中的争端

学佛网阅读(621)评论(0)

假设你和你的一个同事关系很僵。一次感觉被轻视,一次晋升机会,或者是在某个场合对方没有听从你的意见或者是认可你,于是你们两人间便埋下了怨恨。你把一切都归咎在对方身上。你觉得只有你一个人痛苦,对方毫无感觉。并且你还坚信责任不在自己,完全是对方的...

爱生活,也爱工作-学佛网
学佛感应

爱生活,也爱工作

学佛网阅读(712)评论(0)

上班前后以及上班期间的态度和习惯,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同事们,还有你自己的工作质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事对我们的工作都有影响。我是一名诗人,却也十分热爱在菜园里种养蔬菜这份劳作。一天,一位美国学者对我说:“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菜园和种...

不懂福报在坎坷中痛苦不堪-学佛网
学佛修心

不懂福报在坎坷中痛苦不堪

学佛网阅读(689)评论(0)

不懂福报在坎坷中痛苦不堪 学习了佛教的财富观,我知道对财富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去如法求财,还要合理的去分配,使用财富。如果想要自己的这个事业顺利,有更多的机遇啊,还要去广种福田。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守业之路,感触很多。 我和我家先生都是有...

培养福报-学佛网
学佛入门

培养福报

学佛网阅读(897)评论(0)

培养福报 一个不知足的人,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自觉有福报;同样的,有的人,虽住在深宅大院、高贵的华屋,也不会觉得自在满足。 以智慧来生活,以智慧来用钱,就会让你享受到惜福的快乐、培福的满足。以智慧来用钱,就能以少数钱做伟大的事,救多数的人。以...

福慧双修-学佛网
学佛入门

福慧双修

学佛网阅读(4.89K)评论(0)

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就可能带给我们困扰。有福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知道如何运用福报和增长福报。因此佛教主张“福慧双修”,主张“悲智双运”,那才算是健康的修行。 不管是福慧双修...

散体唯识三十颂译文-学佛网
学佛入门

散体唯识三十颂译文

学佛网阅读(817)评论(0)

散体唯识三十颂译文 1.(世间上)诚然有种种“我”、“法”的施设呈现,不过,这(些施设)都是在识的转化之中。然而,这种转化有三种: 2.(分别)名为异熟(转化)、思量(转化)、和境之表别(转化)。在这(三种转化)之中,能带起异熟转化的(是)...

母亲的伟大-学佛网
学佛入门

母亲的伟大

学佛网阅读(700)评论(0)

母亲的伟大 我们之所以要纪念母亲,就是因为母亲们太伟大了。心地观经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及一劫中,说不能尽。”又说:“世间悲母,念子无比。因于未形,始身受胎。住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将欲生产,渐受诸苦...

唯识学的真实观-学佛网
学佛入门

唯识学的真实观

学佛网阅读(633)评论(0)

唯识学的真实观 唯识学是由存在论和认识论两大部分组成。所谓唯识义者,就是阐述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的存在观;所谓法相义者,就是诠释万法性相的真实原理,也就是唯识学的认识论。在理论上,存在论与认识论是互为前提的,没有存在论的认识论是无效的,反之亦...

-学佛网
学佛入门

学佛网阅读(926)评论(0)

略论“唯识”与“唯心”义 在一般佛典中,“唯识”与“唯心”这两个概念是不作分别的,如“万法唯心”与“万法唯识”实际就是同义语。有时“心”与“识”组成一词——“心识”或“识心”,都是把“心”与“识”当成同一范畴。“心”与“识”虽在概念内涵方面...

“相”义揣测-学佛网
学佛入门

“相”义揣测

学佛网阅读(513)评论(0)

“相”义揣测 “相”这个范畴在佛学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可以说,佛学中各种学派分歧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对“相”义的不同诠释所致。如大乘佛学中的中观系与唯识系的区别,就在于对“相”不同态度。唯识系中的有相唯识观与无相唯识观也是区别于“相”的不同...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