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临“死”抱佛脚
不要临“死”抱佛脚 假如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世的快乐生活。但这一生若迷迷糊糊就过了,临死却希望时光倒流、重新做人,那时已经没有力气了,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我曾看过一则小故事: 有两兄弟,住在80层的高楼上。一次...
不要临“死”抱佛脚 假如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世的快乐生活。但这一生若迷迷糊糊就过了,临死却希望时光倒流、重新做人,那时已经没有力气了,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我曾看过一则小故事: 有两兄弟,住在80层的高楼上。一次...
这节课的内容是忍辱度,从忍辱的特征、差别和身心生起之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菩萨道修行的忍辱并不是我之前理解的凡事无条件忍耐和一味退让忍气吞声。而是通过对治嗔恚、怯弱和不解不乐来成就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 要...
本课所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心的四个组成。每一个心产生活动的时候都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四个部分组成。我们的认识能力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 第二种子。心产生作用的基础是种子。种子的两个概念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第...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大乘佛子须守持菩萨戒,菩萨戒总分为三类: 一、摄律仪戒,即诸恶莫作; 二、摄善法戒,即众善奉行; 三、摄众生戒,又称饶益有情戒。 发四无量心,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行,引导众生趣向解脱,不舍弃六道轮回任何一个有情...
做人别学“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变通,会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对策;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么事都用同种思维对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 从前,有个金匠和木匠一起赶路,行至旷野,遭遇劫匪。木匠的衣服被剥去,金匠立...
这一课的修学使我认识到,无始以来因为贪嗔痴,造下了无量无边的恶业。同时这些恶业造成了我现在的生命状态,若不通过忏悔消除业障,将不断带我轮回,入三恶道。修行不仅要通过忏悔,消除、扭转负向心理,也要通过随喜来强化正向心理。具体来说: 关于忏悔支...
本课学的是【破斥二种妄见】即两种错误的观点,止和观是训练心行的两个重点,两者缺一不可,本课引用了《庄严经论》、《现观庄严论》和《集菩萨学论》加以说明闻思修是一个整体。观的特点是分别和观察,止的特点是不分别和按住。 片面地强调止而忽略观,或片...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心法的最后两识,即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这两识属于潜意识的范畴,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但是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两识我是比较陌生的,学了这一课才知道到,第七识它是生命染污的源头,因为它的定向非常明确,...
第三步,我依止的善知识具备利他的四德吗? 善说法就是能根据弟子的根机,次第引导,将法义印入所化导的弟子心中。在三级修学中,(次第)同喜、同修和同德的课程设置是从凡夫到成佛的11个台阶,说明三级修学非常重视佛法修学的次第性。(根机)同喜班的课...
每个人刚踏入社会之初,都会经历一段适应与磨合的过程,我也不能例外。而让我至今都记忆犹存的就是带教师父了,我觉得在我十八年的工作中,不论是最初的专业对口工作,还是后期转型的工作,都遇到了对我而言的良师。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专业技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