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神秘魔鬼城
无尘长老带玄奘前往白杨沟佛寺,两人坐在马车上,隔窗相望,一路所见都是深蓝色的天空、随风飘摇的芦苇、稀疏的胡杨树和灌木丛、漫山遍野的骆驼刺和铃铛花,果然是移步换景,如在画中。 玄奘忍不住低声赞叹道:“真是绝美的西域!” 他想起在瓜州的寺院里看...
无尘长老带玄奘前往白杨沟佛寺,两人坐在马车上,隔窗相望,一路所见都是深蓝色的天空、随风飘摇的芦苇、稀疏的胡杨树和灌木丛、漫山遍野的骆驼刺和铃铛花,果然是移步换景,如在画中。 玄奘忍不住低声赞叹道:“真是绝美的西域!” 他想起在瓜州的寺院里看...
我以前一直很奇怪民间口中大慈大悲观音菩萨怎么又是千手千眼,又是送子观音,本课导师说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是一种表法,一种象征意义,是代表菩萨以种种方便接引众生。因为真正帮助众生并不容易,众生千差万别,所以要有无量的方便。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就是...
传灯是从一盏到千万盏灯,是带领众生从无明走上觉醒,是佛陀现世的唯一目的,也是每个佛弟子尽未来际努力的目标。 想想多年受的磨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个人的无明和社会浮躁带来的艰辛和求法的期盼,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迫切需要佛法的引领,进了书院,就是找...
下士道第一节课学习念死无常,宗大师通过念死的胜利和不念死的过患引导让我们认识到念死无常非常重要。“心执不死者,乃一切衰损之门。念死者,乃一切圆满之门也。”如果不念死,就会贪着现世的快乐,为了追求现世圆满而不断烦恼造业,最终依旧轮回。如果能够...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佛遗教经》 【释义】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处在宝贵、快乐、安隐的地方。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会觉得很安...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 【释义】应该认识到,太多的欲望就会带来无穷的痛苦。生死、疲乏、劳累等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如果能减少欲望,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 有个...
学佛:凡人的修行 佛法是无为法,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以无分别智契入。由禅定中观察得到定解降服烦恼直到了生死。但是我们很多人学了很多年没有深入禅定,也很可能这一辈子都不能见道。所以我们手里可能只有文字的佛法的道理,也都是粗重的念头。但我们知道自...
今天学习了《随缘与进取》这一课以后,对“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感触颇深。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这个修学生涯。刚开始是被读书会所吸引的,觉得每一课的内容都特别有知识,对生活特别有帮助,里面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于是参加了一年多的读书会。觉得学...
学佛:把爱传出去 生活在高度文明和高度无明时代的我们,特别容易被贪嗔痴等无明烦恼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所以,极其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智慧力,从近的利益来说才有能力过好当下这一生,从远的利益来说才会掌握住来生乃至尽未来际的命运。 以前末学整天关注...
诸佛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 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年,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悟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的,佛陀发现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本性,都有自救的能力。可是,为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