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形成现象的各种内外部条件,主要条件称为因,辅助条件称为缘。因缘具足,现象产生,因缘缺乏现象就不会产生,因缘变化则现象变化,因缘消失则现象消失,这就是缘起,也可理解为因果。事物随缘生灭,因此没有...
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形成现象的各种内外部条件,主要条件称为因,辅助条件称为缘。因缘具足,现象产生,因缘缺乏现象就不会产生,因缘变化则现象变化,因缘消失则现象消失,这就是缘起,也可理解为因果。事物随缘生灭,因此没有...
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变化不止,分合,得失,内外,生长与朽坏,唯其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从较浅显的层面去理解,执著就是企图停止这种变化并抗拒事物的两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吸,它就会停下来,这意味着你失去了呼吸,执著使我...
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苦就无所不在 佛教鼓励体验当下,但这一教法常常被人误解,以为“活在当下”就是要更执著于自我和我所拥有的一切,这实在与佛法相去甚远。 轮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缺憾,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优秀还是平庸,你遇到的是好人还是无情无...
发清净愿:愿生彼国、花开见佛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复以一切善根回向,愿生极乐世界。发此清净愿非常重要。 十方世界,佛刹无数,为什么诸佛菩萨、大善知识都异口同声劝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呢?首先,极乐世界容易往生。很多刹土只有登地的圣者才能前往,...
皈依僧宝:皈依僧团,不是单独皈依某个僧人 皈依僧,即以僧团和证悟的圣者为修道的助伴,从今往后,无论顺境、逆境、快乐、悲伤、安适、怖畏,直至成佛之时,不舍弃僧宝,不依止其他的团体。 为圆满地皈依僧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修行中不依...
皈依佛宝:圆满的智慧、慈悲的力量 皈依佛,即以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导师,从今往后,无论顺境、逆境、快乐、悲伤、安适、怖畏,直至成佛之时,永不舍弃佛宝,不再归投其他的导师,不向他处寻求引导、庇护。 为圆满地皈依佛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皈依的对境: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佛宝的本体是断证究竟,也就是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一切障碍,证得了究竟圆满的智慧。再无所断,再无所证,断证都达到了究竟,这是佛宝的本体,由佛的三身五智来体现。 三身指...
苦,源自烦恼和业 既然大家都目标明确,为了安乐,何以还是有很多人成心要受苦一样,眼睁睁直奔一个个痛苦而去呢? 佛陀初转法轮主要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人们误把痛苦当成快乐,跟在痛苦后面追,还以为是在追快乐。其次,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远离痛苦...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大乘佛教只讲报恩,不讲报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话,也应尽量少一点报怨,多一点报恩。 他人若对自己有恩惠,要时时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最近有一个思考,就是社会上不是有很多硬核嘛,发现佛法中也有很多硬核,比如三世轮回、地狱、业果、解脱、觉醒,很多人觉得这些看不到,难信,纠结,卡住,过不去,我问自己,真信吗?信多少?其实也是要加引号的,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宇航员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