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当务之急
导师说:人,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的人。人类对宗教的态度也是因人而异,有信仰的,有不信仰的,有信得深的,也有信得浅的,而宗教对人的改造是建立在这一前提下。所以,宗教对每个人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
导师说:人,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的人。人类对宗教的态度也是因人而异,有信仰的,有不信仰的,有信得深的,也有信得浅的,而宗教对人的改造是建立在这一前提下。所以,宗教对每个人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
末学能体会到导师所开示的佛教可以为当今社会带来诸多的利益: 第一,佛教能为社会提供一种健康的宗教信仰。 我们生存在不稳定性的世间里,如果没有这种正信的力量,当我们遇到人生重大挫折时,就会受到严重性的伤害,就好比如末学这次在非常时期间食物中毒...
人存活于世间,除了需要仰赖物质,还需要精神的滋养,有的人说我不需要信仰,我只要做个好人不做坏事就好,到底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好到什么程度? 人的自律性是有层次的,低层次的自律是为了怕被别人看到自己做坏事而自律的,叫他律,看得见的善是善,看不见...
如果身体上一个部分出问题了,是想办法掩盖,还是去治疗? 掩盖如果不是有难言之隐,就是一种不智的行为。可是有人会把自己的痛苦责怪他人和环境,但无论他如何报怨和掩饰,那种身体的痛苦只能由他自己去承受。 实际上找到病因,加以治疗,才是明智之举。 ...
人会生病,病了就需要医治,所以因病发展出医药、医师、医院、护理站,以及各种医疗仪器等。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生病,也有很多人在为病人而忙。 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可能会康复,但也有人一病不起,一命呜呼。病虽然带给人负面的痛苦,但也有正面的启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的夕照,能够增添景物的灿烂、妩媚。只是黄昏的时间短暂,所以一般人年老时想要创造什么事业,都说是黄昏事业;有的人想为国家规划一些建设,但因不适时,也称其为黄昏建设。 所谓“黄昏事业”,就是看不到远景、看不到希望...
人生像一艘船,在海洋里漂呀漂,但是总要有一个码头可以停靠,因为靠站才能运补。就算搭乘飞机,也要有航空站可以转机,也要有机场可以起飞、落地。 我们居家,家庭是我们的起站;我们就业,公司是我们的工作站;我们出差,住宿的旅店是我们的休息站;我们有...
自古以来,人间就有很多的忌讳,尤其在专制极权的古代社会里,如果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还会惹来杀身之祸呢。例如清末慈禧太后生肖属羊,她将“羊”列为宫廷忌字,谁也不能提。 其实,忌讳也不一定不好,有时候忌讳是一种社会的规范、自我要求的准则,有时也...
人有千般苦,其中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示没有办法应付压力、灾难、痛苦等,所以会产生“身苦”与“心苦”。 说到“怕”,不只人有所怕,世间万物皆各有克星,因此也都各有所怕。举其要者: 一、蟑螂怕拖鞋。蟑螂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生有“生老病死”。当初释迦牟尼佛所以舍弃太子的尊荣,进入摩揭陀国苦行林修道,就是因为对生老病死的问题感到焦虑,希望透过修行而能解决这种焦虑。 当悉达多太子要求出家修道时,父亲净饭王反对。太子说:假如有人能够帮助我,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