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选择善知识如求医
为何谈及佛法修行,就必须要选择善知识?但为何又说,自依止,法依止呢?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是善知识对依止法的重要,一方面,对善知识的重视,能引发我对法的恭敬;另一方面,忆念善知识的过程中,能引导自身生命内在的高尚品质,激发自身正向...
为何谈及佛法修行,就必须要选择善知识?但为何又说,自依止,法依止呢?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是善知识对依止法的重要,一方面,对善知识的重视,能引发我对法的恭敬;另一方面,忆念善知识的过程中,能引导自身生命内在的高尚品质,激发自身正向...
佛说: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宽容于...
我们学习了佛教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世界、财富、环保‘从宏大的宇宙,到具体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如何看待宇宙人生,看待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从各种角度来探讨宇宙人生,其根本思想仍是佛陀所证得的缘起性空论。佛法说,一切法皆因“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少恩加己,思欲大报。 ——《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释义】别人对我有一点点的恩德,就应想着怎样大大地回报他。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施舍与接受的过程,施恩不望报,受恩永不忘,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美德。“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个懂得感...
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佛陀 【释义】善与恶,仅存在于一念之间。一念错了,就会全盘皆输。 佛教中有个故事,说一日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此时,一个江洋大盗...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陀 【释义】人们痛苦的原因是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一位年轻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做一名数学研究员。为了自己的目标,年轻人不顾家境贫困,不顾年龄已经很大,到一所大学成了一名无证的旁听生。他总是偷偷地来班里...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是指自己生烦恼,对外是指困扰他人。 ——证严法师 【释义】生气对内对外都是一种烦恼。对内来说,会让自己心生烦恼;对外来说,会使别人受到困扰。 公车上有一对上班族男女,可能因为人多,怕后面的人挤到了她,男孩将手臂围...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坦然,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
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必须同流,但千万不能合污。 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必须同流,但千万不能合污。 如果不同流的话,谁也不跟你交朋友了;但是你若合污的话,就很麻烦。 人在世间当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好人,有坏人,你一旦同流合污,你就会跟那些坏人...
密勒日巴大师讲过:“我的弟子巴达蒙,来世的路途比今世要遥远得多。你有没有准备好口粮?如果没有,你必须要做好布施。” 人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尸体烧了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吗?不是的,我们的意识觉知是不会被烧掉的! 正如你的房子要塌了,不能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