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打破自我设定与他相换
凡夫与圣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内心只有保护自我,而另一个是内心全部都是装着众生,宁可舍掉自己唯一的生命,也不舍弃众生,与众生快乐拔众生痛苦是菩萨的唯一使命。我们之所以轮回三有,不得自在解脱,原来是这个自我在内心作怪,根本原因找到了...
凡夫与圣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内心只有保护自我,而另一个是内心全部都是装着众生,宁可舍掉自己唯一的生命,也不舍弃众生,与众生快乐拔众生痛苦是菩萨的唯一使命。我们之所以轮回三有,不得自在解脱,原来是这个自我在内心作怪,根本原因找到了...
修学的核心是进一步说明方便与慧,缺一不可,随学一分,不能成佛。只学智慧不学方便,那我只能断除烦恼却不会利益一切众生;而只学方便不学智慧,我只能行人天善道,无法究竟的利益众生,自己也没有解脱的能力,只好继续轮回,至于成佛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方便...
病苦交煎时,或为恶鬼缠,苦恼万状时,或为恶缘逼; 慈心伏冤家,调柔勿忧惧。倚仗佛之力,圣雄大无畏。 诸相勿理睬,精进专注力。冤仇无所依,遂归于无迹。 念佛到临终,香乐盈满室,自预知时至,使人有准备。 临终无病苦,心亦不颠倒,如入甚深禅,有乐...
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修行法门,持咒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净土宗念诵“阿弥陀佛”,有些人持大悲咒;香巴噶举的行者则念诵“奶格玛千诺”,意思是“奶格玛请加持我,奶格玛请眷顾我”;其他教派的行者也有他们的念诵方法和内容。但无论持什么样的咒语、无...
如果你还没有遇到自己的老师,但又希望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控制、调整好自己那颗不服管束的心,让浸泡在浮躁与烦恼之中的心灵,能够得到片刻的宁静,感受到一种无伪的快乐,那么你可以通过诵经、守戒和行善的方式来修炼自己的心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行。...
人皆需自救,他人难可依。生死是大事,不应虚中度。 佛事亦超荐,多有门面者。生前靠自修,死后亲人助。 生死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生,就是活的过程、活的意义、活的目的、活的价值;死,就是如何实现最后的谢幕。这两者都非常重要,很难...
中阴有多种,一生死中阴,四大收摄时,显死有光明, 二光相融合,得究竟解脱。错过此良机,入轮涅槃中阴。 由于生前业,出现意生身。更因熏修力,种种境象生。 借由惯修力,而成就报身。世间之中阴,实为业力熏。 妄心生大波,八面起狂风。魂如风中絮,难...
行者在生前,摒弃诸掉举,精进复精进,修习大手印。 当在生死隙,证大印成就,得无上菩提,证得究竟果。 果光明是子母光明会的产物。当你修无上瑜伽证得大成就时,你所修的子光明就能和根本母光明完全契合了,融为一体,无此无彼,你就会证得密乘金刚持地。...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包括生命——都是有条件的现象,现象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变化被称之为“空”、“无常”、“无我”。“空”承认现象的存在,但同时它也指出,这个现象是一种因缘化现,因缘聚合,是暂时的,不是永恒不变的。“空”承认现象的妙有...
有人问我,你曾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一书中提到过一句话:“那种体验,直接反映在我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上,从而赋予了它真正的意义。”那“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呢?我对他说,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你的感悟便是你的意义,你又何必问我?每个人的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