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咒
波罗痆斯城 (1) 昔有国王,名曰梵授。时彼城中有一旃荼罗(2),善明健陀罗 (3) 咒禁之法,承彼咒力,飞腾虚空,诣香山 (4) 中,采得非时奇妙花果,持还城内,奉献国王。王见恭敬,心生欢喜,即以聚落,赏旃荼罗。
尔时南天竺有一摩纳婆 (5) ,为学咒故,往波罗痆斯城,问诸人众:“谁善咒法?”诸人见问,报摩纳婆:“今此国内,有一旃荼罗,善能治咒。”
摩纳闻已,便诣旃荼罗处,合掌白言:“我今来此,奉侍亲教。”旃荼罗问曰:“为求何事,而云供养?”答曰:“为学咒故。”旃荼罗即说颂曰:
“明咒不惠人,以咒换方与。
或时得承事,或复获珍财。
若不如是者,纵死不传授!”
时摩纳婆报亲教曰:“我无珍物,唯空承事供养,几时可得此咒?”旃荼罗曰:“十二年中承事供养我者,由知得不。”
摩纳婆为学咒故,一心承事供养,渐至一年。尔时旃荼罗,为亲会故,身饮酒醉,夜至家中。弟子摩纳婆见即作是念:“今亲教身醉,我于今夜,可重加亲近侍卫。”即与敷设床席,卧著亲教,得令安隐。尔时亲教,床上转动,当即床桄复折。闻床桄折声,摩纳婆自起,作如是念:“亲教床桄摧折,卧不安隐,我于床下脊替床桄,不令堕地。”作此念已,即于床下替桄而著,不令堕地。
醉人常法,可有身力盛者,二更醒悟。其亲教饮酒多,至于初夜不醒,呕变变于摩纳身上。摩纳婆自见身上变吐狼藉,即作是念:“我若为变出言,亲教闻已,不能得睡。”作此念已,桄下不言,默然而住。即至半夜,亲教醒觉,见摩纳婆于床下,身上呕变,极以狼藉。亲教即问:“床下是谁?”
弟子答曰:“我摩纳婆。”亲教问曰:“云何在于床下?”弟子即如上总说。亲教闻此语已,生大欢喜,唤摩纳婆子:“我于汝处,甚大欢喜。起离于床下,洗浴清净,来赐汝法!”
时摩纳婆,即洗衣裳。平旦来至。亲教见已,便赐咒法。时弟子依法学得咒已,其弟子为急心故,即作是念:“我得此咒,宜于城中作其咒法,自试神通。”念已即腾虚空,往香山取非时花果,来至波罗痆斯,献奉国内大臣。大臣得已,却献国王。国王问大臣曰:“卿何处得此非时好花?”
大臣报曰:“南天竺国摩纳婆将来与臣,臣即奉献大王。彼摩纳婆,极明咒法,族姓亦大,唯愿大王留此咒师摩纳婆,勿用此旃荼罗作。此旃荼罗是不净行。愿即趁却,所有聚落,回与摩纳婆。”
既作语已,尔时国王,依臣所请,趁却旃荼罗,安置摩纳婆,亦回聚落讫。其旃荼罗报国王曰:“此摩纳婆是我弟子,咒法可过胜我。”时国王问摩纳婆:“汝今咒法,可是旃荼罗教不?”
时摩纳婆,答大王曰:“我自苦行一年,日夜不绝,求得此法。旃荼罗可虚与我。”时摩纳婆,无恩于亲教故,当即失其咒验,后所作法,皆悉不成。
佛告诸比丘:“彼摩纳婆,学得神咒,为无恩故,咒力退散,今提婆达多身是也。”
今 译
从前,波罗痆斯城有一位国王,名叫梵授。那时城里有一位旃荼罗,懂得健陀罗的念咒语的方法,靠着咒语的力量,能够飞上天空,到香山中采得平时没有的奇妙花果,带回波罗痆斯城,献给国王。国王看见他对自己这样恭敬,十分高兴,就赏赐给这旃荼罗一些村庄。
这时南天竺有一位摩纳婆,为了学习咒语,来到波罗痆斯城,他问众人说:“这里有谁善于念咒语?”大家听他这样问,就告诉他说:“我们这里现在有一位旃荼罗,最善于念咒语。”
摩纳婆听了这话,便来到旃荼罗那里,合掌对旃荼罗说:“我到这里来,是想来侍候您,给您当学生。”旃荼罗问他道:“你来侍候我,是想得到什么呢?”他回答说:“我想学习念咒语。”旃荼罗当即便念了一颂诗道:
“咒语不传人,咒语换方教;
或是侍候我,或是换珍宝。
若是不如此,纵死也不教!”
摩纳婆对老师旃茶罗说:“我没有珍宝,只有两只手侍候您,那什么时候我可以学得这咒语呢?”旃荼罗说:“要侍候我十二年,才知道学不学得到。”
摩纳婆为了学会咒语,便一心侍候旃荼罗,时间渐渐有了一年。一次,旃荼罗出去与亲友聚会,喝酒喝得大醉,夜晚才回到家里。弟子摩纳婆看见这样,心里便想:“老师今天喝醉了,我今晚上要特别小心地侍候他。”他马上铺上床席,让老师睡下。这时老师在床翻起身来,床的横木突然一下折断了。听到横木折断的声音,摩纳婆从自己床上起来,心里想:“老师的床横木折断了,他睡不安稳,我到床下去,用背当作横木,别让他掉下地来。”这样想好后,他就钻进床下去,代替那横木,不让老师掉下来。
喝醉酒的人,身体要是好,常常在二更时分醒过来。摩纳婆他老师酒喝得多,上半夜没有醒,只呕吐出些脏东西,都吐在摩纳婆的身上。摩纳婆见自己身上被吐得污七八糟,心里想:“我要是因此叫醒老师,老师就不能睡觉了。”这样一想,他蹲在床下也不说话,默不出声。到了半夜,老师醒过来,看见有人蹲在床下,身上满是他吐的脏东西,就问道:“床下是谁呀?”
摩纳婆回答道:“是我,摩纳婆。”老师又问:“你怎么蹲在床下呢?”弟子就把前面的事全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完,心里十分高兴,大声说道:“摩纳婆,我很喜欢你。你快从床下出来,把身上洗干净,然后再来,我把念咒语的方法教给你!”
摩纳婆于是出来,把衣裳洗了。到了天亮,他来到老师跟前。老师见到他,就把念咒语的方法教给了他。弟子这时照着老师说的方法,学会了咒语,他心里很急,想道:“我学得了这咒语,应该自己到城里去念念,试一试这咒语的神通。”这样想好后,他就飞上天空,到了香山,采了一些平常没有的花果,又回到波罗痆斯城,把花果献给国里的大臣。大臣得到这些花果,又献给国王。国王就问大臣说:“你从哪里弄到的这些平常没有的好花?”
大臣报告国王说:“是南天竺国的摩纳婆送给小臣的,小臣立刻又拿来奉献给大王。那位摩纳婆很懂得念咒语,又是大族姓出身。请大王把这位咒师摩纳婆留下来,不要再用那个旃荼罗。这旃荼罗属于不洁净的种姓。请大王立即把他赶走,把原来赐给他的所有村庄都转赐给这位摩纳婆。”
大臣说完,国王照着大臣的建议,就要赶走旃荼罗,留下摩纳婆,那些村庄也给了摩纳婆。这旃荼罗对国王说:“这个摩纳婆是我的弟子,咒法才比得上我的。”于是国王就问摩纳婆说:“你现在所用的咒法,可是这旃荼罗教给你的?”
摩纳婆回答国王道:“我自己苦行一年,日夜不停,才求得这咒法。这旃荼罗可并没有教我。”可是摩纳婆这时就因为对他的老师忘恩负义,他的咒法马上就失掉了效力。以后他所念的咒语也再不能成功。
佛告诉比丘们说:“那位摩纳婆虽然学会了神咒,可是因为忘恩负义,所以咒语失去了力量,他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
(1) 波罗痆斯城:今印度北方邦瓦腊纳西城。
(2) 旃荼罗:印度种姓中最低级的种姓之一,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属于“不可接触者”。这个故事附带反映了佛教反对种姓制度的思想倾向。
(3) 健陀罗:古国,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
(4) 香山:传说中的山,山中有奇花异果。
(5) 摩纳婆:婆罗门种姓之一支,高级种姓。
(6) 坐禅:一种宗教修炼手段。
(7) 右绕:印度风俗,右绕表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