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弘扬正信佛经文化

鹿  王

鹿  王

昔者菩萨,身为鹿王,厥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摧破死伤,所杀不少。鹿王睹之,哽噎曰:“吾为众长,宜当明虑,择地而游,苟为美草而翔于斯,凋残群小,罪在我也!”

径自入国。国人睹之,佥曰:“吾王有至仁之德,神鹿来翔。”以为国瑞,莫敢干之。

乃到殿前,跪而云曰:“小畜贪生,寄命国界。卒逢猎者,虫类奔进。或生相失,或死狼藉。天仁爱物,实为可哀。愿自相选,日供太官。乞知其数,不敢欺王。”

王甚奇曰:“太官所用,日不过一。不知汝等伤死甚多。若实如云,吾誓不猎。”

鹿王退还,悉命群鹿,具以斯意示其祸福。群鹿伏听,自相差次。应先行者每当就死,过辞其王。王为泣涕诲喻之曰:“睹世皆死,孰有免之?寻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无怨矣。”

日日若兹。中有应行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须娩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顿首泣涕而曰:“必当就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须之命,时至不恨!”

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众,身诣太官。厨人识之,即以上闻。王问其故,辞答如上。王怆然为之流泪曰:“岂有畜兽怀天地之仁,杀身济众,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为人君,日杀众生之命,肥泽己体。吾好凶虐,尚豺狼之行乎?兽为斯仁,有奉天之德矣!”

王遣鹿去,还其本居。敕一国界:若有犯鹿者,与人同罚。自斯之后,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杀,润逮草木。国遂太平。

今 译

从前,菩萨是一只鹿王,体格高大,身上的毛有五种颜色,头上的角和四蹄都生得非常漂亮。好几千只鹿跟随在它后面。国王出城打猎,群鹿四散奔逃,有的跳下岩去,有的掉进坑里,有的挂在树藤上,有的身体被荆棘刺穿,有摔死的,有摔伤的,还有不少的鹿被国王杀死。鹿王看见这种情景,呜咽着说:“我是大家的首领,应该小心考虑,选择游玩的地方,现在因为贪图一点好草轻易来到这里,害了大家,这罪过在我身上!”

于是鹿王自己就直接走进城里。城里的人看到它,都说:“我们国王真有极仁慈的德行,神鹿都自己来了。”大家以为这是国家的祥瑞,没一个人敢伤害鹿王。

鹿王走到国王的大殿前,跪下来,说道:“小畜贪生,寄居在大王的国界中。忽然遇上了打猎的人,兽类们奔走逃命。活着的逃散了,死了的乱躺一地。上天仁慈,爱惜众生,这实在是件很可悲哀的事。我们现在愿意自己互相推选,每天把鹿供献给大王的御厨房。请大王告诉我御厨房每天需要的数目,我们不敢欺哄大王。”

国王觉得很奇怪,说道:“我的御厨房每天不过只需用一只鹿。我不知道你们因此死伤这么多。若是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发誓不再打猎了。”

鹿王回去,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群鹿,向它们说明祸福。群鹿听从鹿王的话,自己排好先后次序。应该先去的鹿每次要去死的时候,都来向鹿王告别,鹿王总是哭泣着对这只鹿说:“你看这世上的众生都终有一死,谁能躲得掉?你要一路念佛,对那位人王不要有怨恨之心。”

这样,每天都有一只鹿被送到国王那里去。一次,有一只鹿轮着该去了,但却怀上了小鹿。这只鹿对鹿王说:“该我去死,我是不敢躲避的,只求允许我生下小鹿后再去。”于是鹿王便叫下一只鹿去,意思是让下一只鹿代替那只怀孕的鹿。这下一只鹿叩头哭着说:“我当然要去死的,但我还该活一天一夜,我要活到该死的时候去死,心里才没有悔恨!”

鹿王不忍心叫这只鹿去送命。第二天,它悄悄地离开了鹿群,来到国王的御厨房。御厨房的厨师认识它,立刻就报告了国王。国王问鹿王这是为什么,鹿王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伤心地流下眼泪,说道:“难道禽兽都能有天地仁慈之心,杀身济众,实践古人慈善的行为!我是人的君王,却每天杀死众生的生命,来营养自己的身体。我难道性情凶残,崇尚豺狼的行为?野兽能做出这等仁慈的事,真有做国王的德行了!”

国王让鹿王回自己住的地方去。又下了命令:在国界以内,谁要是伤害了鹿,就与伤害了人一样受罚。从此以后,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带领教化百姓,百姓们遵从仁慈之道,不杀害众生,连草木都得到了好处。国家因此十分太平。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经网 » 鹿  王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推荐佛经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