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头,导师说他自己也是一个义工,一个和大家共同修学,共同走在菩提道上的义工。导师是当代的高僧却谦卑地称自己为义工,是这种无我的定位,才能以无所得的心去做事,心中装满了众生,才能利他,就像菩萨的不住相布施,不住于能施的我相、受施的他相及所施的物相,由衷地从心里顶礼导师。
在世人眼中,人生最重要的无非是家庭、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等。但所有这些,我们只能暂时地拥有。只有我们把当义工逐渐稳固并成为人生头等大事时,我们才算是真正地走上了学佛之路。反观下自己,在很多时候都是先处理家庭,工作,生活,把修学放在最后,有时间的时候才会做做义工,虽然应酬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是也并没有把学佛这件事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很惭愧。学了这么久,我也只是在思想接受了自利利他,并没有真正从行动上践行利他行。
菩提建立的是一套清晰简明、行之有效的修学模式,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修学重点,并将学佛融入生活,与现实人生相结合。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在实践中检验心行。我们惟有了解这套模式的价值,才能认识到这个事业的意义,认识到参与其中的意义。
之前,做读书会的义工,让我明白了办一场读书会的不易,无论是从导读员,还是到执茶,带路的义工,无不是发了满满利他心在践行,更不要说在背后默默护持的义工。
做沙龙的义工,让我深知传灯的难处,当时我的分享稿就改了不下几十遍,反复斟酌修改,怕太枯燥大家听了昏昏欲睡,我深知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我在书院学习的成果,如果表现不好,当下的心行就会被洞穿,不能好好传达书院的精神,这是愧对三宝,愧对导师,愧对其他付出的义工。
做临终助念的义工,首先是让我观无常,人终究要面对死亡,什么时候死是不一定的。其次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死亡只是一期色身的衰败,并不是真正的消失,就像换了一件衣服去开始另外一个人生,人生的本质是苦的,如果能往生去到更好的地方,应该就不会一直陷入在伤心的泥沼里。
前几天我自己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地球要经历成住坏空,地球毁灭了,那众生要去哪里轮回?
后面看了净空法师的一个开示:他说地藏经说,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众生死后,不一定在地球,也不一定在娑婆世界,他很可能在别的世界去,哪里跟他有缘,他就到哪里去。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对于眼前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留恋了,就像我们旅行住旅馆一样,总有一天我们是要离开这个旅店,到别的地方去的。离开的时候没有留恋,没有牵挂,就会走的很自在。念佛的人希望到极乐世界去,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是地球,不是娑婆世界。
然后我就想到我自己在做回向的时候:说是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只观想着地球上的众生,觉得六道就是在地球上的,这就是没把法来造自己的观念,只当成知识在读,也没有观想到书里说的无量无边的世界和众生,我这才对导师说的:你有什么心,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后在做回向的时候,我就会更打开心量做观想。
所以佛法是要不断践行体证的过程,是要在修学和义工行两个方面来壮大滋长慈悲和智慧的心。没有义工行,不会知道自己学的程度如何,更不会知道自己和别的义工的差距在哪,学着学着就会懈怠,会有慢心,觉得好像自己掌握了佛法的精髓,其实心行还是在轮回而不自知。觉醒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要走向觉醒,走向解脱,也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所以要用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面对自己,践行八步骤。
导师说在菩萨队伍中,虽然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这些大菩萨,但追随在他们身后的,也有很多小菩萨,很多初发心菩萨。今天刚好是观音菩萨的圣诞,观音菩萨是以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誓愿,循声救苦,以种种身相慈悲度生,可谓普门无尽,大悲周遍。在这特殊的日子,我发愿成为初发心菩萨,学习观世音菩萨的生命品质,以慈心济世,以悲心助人,让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