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晚上好,我是三组的韦珍荣。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特别是本周关于《八步骤三种禅修》的学习,我总结出一个结论:《八步骤》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方法论,成就生命解脱和觉醒的“葵花宝典”,真实不虚。
记得刚刚进入书院,我们花了两周时间学习《学员手册》,其中就讲到了八步骤三种禅修,我相信很多同学跟我当时的感觉是一样的,觉得说的很啰嗦,又觉得说的都蛮有道理的,总之有点简单又有些混乱。所以我手工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学佛之前,我就是标准的凡夫状态,无明和我执导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接着引发贪嗔痴,不断的陷入到迷惑和烦恼中。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本质是苦。甚至在学佛之前,自己压根都意识不到自己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在加入三级修学后,逐渐摆脱了对佛教的误解、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命的真相和世界的真相,确定了修行的目标就是解脱和觉醒、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根据十八字方针,首先要从始至终的保持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这是修行的根本前提。其次要有科学的方法,即理解、接受、运用,从而达到观念、心态、生命品质的改变,最终成就解脱和觉醒。导师为了让学人更好的掌握方法,又将理解、接受、运用分解为八步骤。
前三步就是说明如何理解法义,理解包含为三个层面,1. 完整,在阅读法义或者文章时,要了解其结构是怎样的;2. 准确,法义内容至少要看三遍以上,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3. 做到了以上两步,那么我们自然就能够对法义做到透彻的理解了。
第四步非常关键,它实现从“理解”到“接受”的转变。在前三步我们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认识,在第四步就需要理论结合实际,也就是观察修,将理论认识转化到现实层面的认识,也就是重新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通过安住修,将这种正见在我们内心扎根。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观念的禅修。
第五步和第六步已经进入到“运用”阶段,我们需要将获得的正见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心行中,也就是知行合一。其实观念和认识的改变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因为在修行的过程中,我总是以为自己懂了、明白了。但实际上这种认识还不够完整、不够准确、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正见,因此很难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如果前面四步骤都做到位了,那么知行合一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将正见落实到心行,本身就属于观察修,由此带来的心态的改变,还需要通过安住修,不断的熟悉、重复和巩固这种正向心理。其中第五步也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我们从座上修落实到座下修的关键步骤。
第七步和第八步还是属于“运用”的阶段,这是在观念和心态都改变了之后,对于生命品质的禅修过程。这时候的观察修重点在于“扫尘除垢、转染成净”,因为无始轮回形成的串习的力量非常强大,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可能会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代表着轮回道、一个代表着解脱道。因此需要思维不良心态的过患和正向心态的利益,摆脱不良心态、不断熟悉、重复和巩固正向心态。让解脱觉醒的种子在内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以上是对本期法义的理解,接下来我用《八步骤三种禅修》来落实《八步骤三种禅修》,首先要将所学法义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我认真阅读法义三遍,做到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其次落实心行、知行合一。今天我花了4个小时做成这份思维导图,通过对法义的理解将其落实到可视化的思维导图。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恩同学们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