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菩提心心得二

学习本课,我们进入了上士道,师父给我们讲了菩提心和三士道的关系,不同于其他很多的说法在对比大小乘谁更殊胜,谁才属于真正的佛陀教法,道次第把三士道做了有机的结合,符合了佛陀说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的教法。所有的法门修行只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施设的,其实目标和内涵都是统一的。所以看到道次第非常的殊胜,有很高的见地,也是非常的完整,难怪师父说如果我们时间有限,只学一部经,那学道次第就可以了。其次让我们明白了菩提心是三士道的统摄,是中心,所有的修行都是围绕菩提心的发起到圆满。如果没有发起菩提心,所有的修行仍然是割裂的,如果一开始就发起菩提心,那么我们不同阶段的修行都会成为圆满菩提心的资粮,这会帮助我们有机会走到修行的最终点。佛说学佛网

其次师父为我们讲解了大乘教法的殊胜,劝请我们进入大乘,进入大乘唯一的标志就是发起菩提心,并且虽然修行要有次第,但是发心从一开始就要到位。这里师父举了个建房子的例子,我觉得特别受用,我们一开始想好盖100层的房子,和想好盖三层房子,我们所做的事情必然不同,打的地基深度广度不同,用的材料都不会相同。如果我们不是一开始就做好了建100层楼的打算,那么我们可能永远都不可能建成这100层楼。所以一开始的发心是最重要的。

相比起自己解脱,要发心帮助更多人解脱,确实要难很多,那我到底要不要发起菩提心呢?我觉得自己也是个慈悲心欠缺力量的人,但师父说仅缘于自利,与动物何异?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啊,我们不愿发起菩提心,其实正是因为我执在作怪,担心我会太辛苦,我走得太难,但如果有这么多我执,我们如何能舍弃我执,那其实这对我们修出离心来说也是障碍,而就算最后修得阿罗汉,放下了我执,但心中又没有众生,那真的就能住于涅槃,想想觉得有点无聊。如果一开始就发菩提心,在利他的时候就是在弱化我执,当我们一心利他时,我执就会自然被舍弃。菩提心的好处其实真的很多,书里说,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生起的种子,是能省自他一切利乐的本源,灭除一切衰损的妙药,菩提心生起后,见闻念触,都能长养一切众生,时时获得功德,还能利他时兼能成就自利。这么想来,真的觉得菩提心太殊胜了,不发菩提心我别无选择,发起菩提心能有这么多利益,逼着自己也要发啊。

菩提心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利益,我有两方面感受,第一,大乘修行的果实之所以会远远比小乘丰盛,就是因为同时修习慈悲对智慧,两者的功德是乘数的关系,当我的智慧修到10分,如果我只利益自己一个人,这个功德也就只有10分,而如果我们发起菩提心,把我们的智慧分享给10个人,哪怕每人只得到2分的增长,我们也能得到20分的功德,我们心里有更多的众生,我们就有更多的功德,我们心里有无量的众生,我们就能获得无量的功德,当我们能以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时,我们就能成佛。所以发起菩提心,我们的功德就有无量的增长空间,不发菩提心,哪怕我们证得空性,也就只是得到自己解脱这一份功德而已,这个功德当然是无法比拟的。

第二、很多时候,当我们为别人担负起责任时,前行的力量远远比为了自己要强大很多,比如父母为了孩子,能做的事情会超出自己的想象,比如我做辅导员,带同喜班早课,我自己修学时从来没有早于7:00起床,可是现在为了带领他们,我三个月来没有一天晚于6:20起床,因为有承担,对我执就是一种削弱,背负帮助越多人的愿望,就会生出越大的力量。

利他确实是辛苦的,因为这是和我们无始以来的我执在斗争。师父问我,看到身边的人在受苦,会不会生起如救头燃般的着急,我默默的回答,确实没有,可见自己的大乘根机很钝,但是我知道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所以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义工,逼着自己去发心。哪怕现在的发心不纯正,但是先去做,通过行为影响内心,通过做了以后去感受利益,不断让自己的菩提心提纯,这就是菩提心的修行。

菩提心发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呢?我觉得菩提心要发起一时不难,难的是让它成为自己的内心背景音乐,长久保持菩提心的力量,可能就跟做学生时发愿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心,然后整个初中高中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觉得每天安心学习,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除了学习,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务正业。我想菩提心应该最少要这样,每天都要念起,认为每天都在发心,践行才是唯一的正业,其他所有一切都是不务正业,这样就是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我距离还很遥远,一定要不断努力,从用无所得的心坚持践行义工行做起。

我安住于我一定要发起菩提心的决定中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菩提心心得二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