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原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梵音为Sangharama,意译「众园」,音兼意译为「僧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伽蓝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
伽蓝菩萨原本指记载于《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的十八位护法伽蓝圣众:「护僧伽蓝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别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美。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响。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观」等十八名护法天神。「护法」是佛寺的守护神,负有保卫寺院的责任。
后来祇园精舍的三位功臣──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梵名: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祇陀太子,及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又名Sudatta〔须达多〕,意为「善授」)因为捐赠「祇树给孤独园」给悉达多,于是也被列入伽蓝圣众之列,使伽蓝圣众增至二十一位。
事从祇树给孤独园说起。当年,印度有个舍卫国,国王波斯匿,虔诚礼佛是佛教的大护法。在该国京城之郊外,大约六里路远的地方,太子祇陀,拥有一座规模宏大,环境幽雅的花园,名叫逝多园。
该园有一长者名给孤独,这位长者,不但大富大贵,而且又是大慈善家,常常周济孤独之苦人,故十分受人尊敬。
给孤独长者因儿子娶媳妇的事,来到邻国王舍城珊檀那长者家。珊檀那半夜起床,打扫舍宅,准备饭菜,吵醒了给孤独,起身向珊檀那询及原委,说:「您全家如此忙碌,是否是为了迎请国王,还是为了嫁女儿之事?」珊檀那含笑答道:「非为别事,是为了请佛陀应供。」
善根深厚的给孤独长者,听到一个佛字,身毛直竖,即问:「何以名佛?」珊檀那广说佛的功德,给孤独恳求同往见佛。佛为他应机说法,得须陀洹果。随即求请佛陀往舍卫国说法,佛允所请并嘱咐必须筹建一座大道场,因其弟子众多,需要有大的讲堂,大的宿舍、花园才能容纳。给孤独长者回国后,想找一个理想的去处,结果找到了祇陀太子的那座花园,不但地方很大而且环境清幽,实在太好了。于是向祇陀太子要求买下这座花园。祇陀太子听了说:「我是一国的太子,怎么能卖花园呢?」给孤独长者说:「您一定要卖给我,因为我要请佛来说法。」祇陀太子的善根没有给孤独长者深厚,虽然也听到佛字,但并无什么反应,却说了一句戏言:「如果您一定要买我的花园,必须用黄金把花园的地面全部都铺满了,我就卖给您!」给孤独长者说:「好!我请佛说法非常重要,黄金算得了什么呢?」给孤独长者是个大财主,家里的黄金很多,就用大象把金库里的黄金运往祇陀太子的花园,把花园里的地面都铺满了黄金。看管花园的人把此事报告了太子。太子听了十分惊讶说:「竟有这等事?」到花园一看,果真黄金已经铺满了整个花园的地面。太子对长者重申:「我是一国的太子,怎么可以卖花园给您呢?我祇是跟您开个玩笑罢了。」给孤独长者严地说:「既然您是一国的太子,怎么可以随便开玩笑?是您说黄金铺满了花园的地面就卖给我,怎么又说不卖呢?」长者这些话,把祇陀太子的善根拨动了,心想此人这么多的黄金都舍得,这位佛定是了不起的人。终于慎重地对长者说:「我是太子,不能卖花园,您一定要,我就送给您好了!」接着太子意味深长地说:「空地已经铺满了黄金,权当是卖给您了;可是树底下还没有铺到黄金,仍是我的权利。若是把树移掉,花园就不美了。不如这样吧,树算我供养,花园算是您供养。」长者觉得很有道理,就答应了。佛陀及其诸大弟子莅临。佛陀开示说:「为了纪念你们两位大施主,树是祇陀太子供养的,花园是给孤独长者供养的」,从此,把花园的名称更名为「祇树给孤独园」。佛陀经常在那里讲经说法度化众生。成为佛教的著名圣地之一。
护法伽蓝圣众,主要包括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祇陀太子,给孤独长者以及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等十八位护法天神,总共二十一位护法伽蓝圣众,是佛寺的守护神,负有保卫寺院的责任。
一般寺院的东配殿大多为伽蓝殿。殿的正中供奉波斯匿王,左为祇陀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两傍供奉前面所说的十八位护法天神,我们尊称他们为伽蓝圣众菩萨。
在中国的佛教中以三国时期关羽云长作为伽蓝菩萨之代表也,他与韦陀菩萨一样,皆为寺院的大护法神。
观自在菩萨两旁为韦驮及关公二护法。韦驮菩萨乃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菩萨亲受佛陀嘱咐,护持佛法,镇伏魔军,故化现武将形相,手持金刚宝杵,见有僧众,受邪魔所迷惑,即速奔赴加以降伏,使之安心办道。关公是民间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也是佛法当中的护法神 —— 伽蓝菩萨。韦陀称左护法,伽蓝称右护法。此伽蓝二字即寺院的意思,伽蓝菩萨即护卫寺院的菩萨。他与韦陀菩萨是伽蓝圣众即18位护法神的总代表。虽为护法神,因其境界高、贡献大,世人便也称之菩萨了。
事见《佛祖统记》卷六: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二月间,时有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到荆州,欲于当阳玉泉山建精舍,这玉泉山相传为忠义大将关云长死后所镇。公元219年,关羽因时节气数所致,兵走麦城落入孙权所设陷阱,同年十二月首级被取并转送曹操。有志不遂,又含冤而死,故其英魂留连,镇守于此,于玉泉山中做了几百年的无首红鳞巨蟒山神。
整整过了373年,大师来此地建寺,关羽便幻作妖怪阻吓,大师了无惧色,不为所动。一直到第七日,大师怜悯其曰:「你这样贪着剩余的福报,始终是在造作生死众业,自己不觉得悲悔吗?」说完那两句话后,各种恐怖的妖怪和幻象,就一起消失了!
因为关羽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闻法当下甚感惭愧,心生忏悔。到了晚上,云开月明,大师座前出现了二位威仪如王者风范的男子,年长的那位有美髯而魁梧壮硕,年轻的那位戴着冠帽,而长相俊秀。
年长者上前向智者大师致敬说:「余即是关羽,由于汉末时局纷乱,希望恢复帝室。但事与愿违,壮志未酬,心有不甘,死后魂魄,据山为王。大师德崇贤圣,为何劳神前来此地?」智者大师说:「我希望在此地建立道场,弘扬佛法,以报生身之德。」
关羽说:「恳请大师慈悲怜悯我,原谅我之前的愚昧行径,特别开恩施手相救,慈悲摄受。离此不远,我住的一山,形如‘覆船’,其土深厚,适合筑基建寺。我与我子关平,将建寺作为供养,护持佛法。希请大师先于此处,安心禅坐,七日之后即可完工。」
智者大师就于七日后出定,见到原有千丈湫潭之处已化为平坦的基址。其上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建造速度如同神运鬼工一般。智者大师就引领徒众入驻于内,日夜精勤演说佛法。
有一日,关羽又相告大师:「弟子今日获闻出离世间的佛法,愿意洗心革面,转变旧念,求受戒律,永为菩提之本。」智者大师立即应诺,庄严道场,秉炉焚香,授予关羽三皈五戒,使其成为一位真正的佛弟子,关羽遂脱离轮回之苦而自在解脱。关帝有感佛恩浩大,以其忠义之心誓愿永远作为佛教的护法。其神的威德,昭布千里,远近瞻仰祈祷者,莫不肃然起敬。
《智者大师别传》卷四对此事的记载:「其夕云开月朗,见二人,并诸部从,威严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来前致敬!师问何来?曰予乃蜀前将军关羽,指少者曰:吾子平也。汉末纷乱九州岛岛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予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事相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师即秉炉,授以五戒。」
印光师祖曰:关帝在世则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殁后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时,智者大师至玉泉,关帝特运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以为菩提之本,兼愿拥护佛法。(见关帝全书、及玉泉寺志。)故天下丛林,皆谓之为伽蓝菩萨;而与韦陀菩萨,并镇山门。(<增广正编卷第四·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自隋代天台宗寺院开了供奉关羽的先例后,各宗寺院争相效法,渐渐地,关羽被捧成伽蓝菩萨,跟韦驮菩萨并称,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在彩绘或塑造的《全堂佛像》可看到站立在韦驮菩萨像右边的关羽像)。
中国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菩萨的风俗。《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
后来便把关羽的生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作为伽蓝菩萨的圣诞。部分佛寺还专门为此举行佛事以示纪念。少数佛寺还为关羽建了「伏魔殿」(即「关帝殿」)。
跟一般其他宗教崇拜关羽的造法不同的地方是,习惯上,佛教护法神造型的关羽,身上会多了一条绶带,无风自飘地绕着神像,如果没这特征的关羽像,则不是佛教寺院护法神的造像。
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了佛教的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监察是是非非。时至今日,佛教道场里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剎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的功德。也有人会把伽蓝菩萨印在佛教书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护法神的护持。
南无护法伽蓝菩萨!
南无护法伽蓝菩萨!
南无护法伽蓝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