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让女儿自信,美丽做自己

女儿贴心、乖巧,情感发展细腻、能察觉自己的感觉,而且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陪伴她们长大,好像一点也不费力。

但是,女孩因为乖巧、善解人意、细心所获得的赞美,可能会内化成一种「完美女孩」的自我要求,让她们认为「够好」不算好,也遏制她们积极尝试、冒险的勇气。

尤其进入青春期,随著生理发育带来的变化,完美女孩的形象可能影响她们的自尊,造成自信低落。

根据《亲子天下》的调查,国小女生都还有很好的自我感觉,但国中女生却普遍对自己的外表、学业表现不满意。

力求完美,寻求别人认可

许多国、高中老师也观察,比起男生的大剌剌、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女生比较完美主义。她们不敢、不愿意犯错,一点点成绩上的滑落,小小的挫败就让女孩相信自己注定要失败,变得不敢冒险尝试。她们寻求外界接纳的标记,相信只有获得别人认可,才算是有价值。

这样的观察可能适用于许多国家。美国《哈佛教育通讯》用「努力归因」的心理学观点来解读。女孩常将自己的表现好归因于努力或运气,但男孩归因于能力。由于女孩认为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她们面对宣称为测试天生能力的测验,较男孩缺乏信心。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对自己的失败却深感挫折,因为失败印證了自我怀疑。

父母要如何帮助女儿让她觉得自己很棒,喜欢自己,平衡各方面对女孩的要求和压力?

关键一:父母要对自己有「觉知」,要随时检视自己在语言、态度上是否一致。

静下来想一想,身为父母,我们是否在不自觉当中,复制示范了上一代或社会价值观的性别刻板印象?我们是否不经意的传递了一些隐藏的、关于女孩和男孩相对价值的讯息?例如,儿子「应该」有不同意见、「应该」去争取、去冲撞;却要求女儿守规矩或服从?我们是否害怕女儿受到伤害,而期待她做安全、平稳的选择?我们是否容许她们犯错、说不?在女儿怀疑自己的数理能力时,我们安慰的口气是否在暗示她,「没关系,反正女生还可以选择文史。」

「父母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去自我认知,任何『怎么办』的答案都只是表面而已,」心理咨商师黄心怡恳切提醒。父母应时时自我检视,体认自己的不一致,然后折衷、调整。

关键二:栽培女儿的独特性,让她知道自己跟别人不同。

女儿怎样看待自己,就是她的「自尊」,其实在青春期前早已开始发展。自尊心有两个来源:在自己认为重要的领域中,评估自身的表现;以及自己认为别人(父母、老师或同辈)对她的看法。

《青少女教养迷宫》作者凯伦·萨哲和爱丽丝·鲁宾斯坦建议,要协助女儿发展并维持正向的自尊自信,就是尽量提高她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帮助并支持她找到与生俱来的天赋、兴趣和能力。强调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但也容许她去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如果女儿决定停止某项活动,去从事其他事情,不一定就代表她是半途而废。她只是想尝试不同的东西。」

让她知道你的爱和骄傲

艺人傅娟就协助三个女儿找到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才能。大女儿在国中体育班专攻花式溜冰,二女儿在音乐班主修大提琴,小女儿喜欢跳舞。尤其老大妮妮虽然从小很有体育细胞,但因为傅娟自己对女生在体育的发展可能性一无所知,因此让也擅长画画的女儿上小学的美术班。直到妮妮国中学溜冰之后,又想学体操和舞蹈,这些都能展现肢体,而且同时结合她其他的兴趣和专长。傅娟这才确认,花式溜冰才能让女儿展现真正的独特性。

女孩的自信,来自于她自己能做好某件事。也许她需要冒一点风险,父母则需要接受她可能有的忧虑,告诉她失败没关系。父母只要从旁鼓励,因为失败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经历之一。

尤其是女孩常有一种「当下无法自拔」的强烈感觉,失败的经验可能让她们觉得沮丧。想要让女儿感觉好过一点是人之常情,但父母要注意,你没有办法完全减轻她那些非常深层的感觉。

「在她失败的时候,父母可以提供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再次把你对她的爱和骄傲让她知道,提供忠告只是其次的工作。」《青少女教养迷宫》一书建议。

关键三:倾听女儿的感觉,但不要说道理,不要下判断,不要急于解决问题。

父母习惯去保护孩子,并会想法「修正」她们生命中的错误,尽己所能的让她们活得更好。比较年幼的孩子可能会需要父母的保护和介入,但是青少女通常只需要倾听与了解她们的感觉。

听女儿把故事讲完,听她们怎么看一件事,让她发泄情绪。「有的父母满腔热血,觉得自己的话不讲不行,」心理咨商师黄心怡说。但「道理安慰不了人,非讲道理不可的态度本身就矮化孩子的认知,」她分析。孩子跟在父母身边十几年,做人处世的道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孩子此刻需要的是安慰和支持。

如果实在非讲不可,让她相信的其他大人,如亲戚、老师去讲,才不会阻断她愿意跟你讲的可能性。

花时间陪伴

女孩特别在意人际关系。「陪伴,就是每天听她讲一点跟同学之间的爱恨情愁,」黄心怡形容。A同学不理她,反而跑去跟B同学讲,不要告诉她这不重要,不要告诉她反正以后她不会是你的朋友,因为这样的说法其实否定了孩子当下的感受。去同理孩子,说「你一定很难过」,她就会跟你吐苦水。只要她有这个机会吐苦水,即使没有实质上的改善,她也会用一种新的角度去看A、B同学,因为有了情绪上的支持。她已经在你的陪伴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把生活自主权交给孩子,但是她并不孤单。

关键四:帮助女孩从「一团人」的关系中学习。

男女生都需要同侪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但男女生互动方式很不一样。「男生跟朋友吆喝一下就去打球、去做什么事;女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她们需要「腻」在一起的亲密感,她不要感觉落单,需要跟人『讲』,」天母国中辅导室主任周怡敏长期观察。

女生喜欢讲,但因为摩擦和距离很近,常有的人际症结就是忌妒、背叛、小团体。偏偏这些话不能在台面上讲。「谁讲谁坏话,谁在网路上又传了什么,讲话总牵扯不清,其实到后来不是哪几个人,而是一团人,」周怡敏形容。男生的人际问题就是谁跟谁打架,不会那么复杂。

周怡敏经常处理女生的人际问题。她会让相关女生个别或共同讨论,在说的过程中,釐清思绪,然后一起订出一个游戏规则。「要女孩接受不再是朋友很困难,她们并不清楚自己这是佔有。女孩在同侪关系中,要学会尊重别人,也保有自己,这是一个学习,连大人都在学习,」她说。她希望女孩学习分享和原谅。

正向看人际挫折

台北市中小学驻区心理师杨文丽从辅导过的个案也归纳,缺乏人际互动经验的孩子,很容易在感情上受伤。父母要给女儿空间和时间,去和朋友互动,学习认识另一个跟她不同的人,也接触异性,看到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女生要打开那个节,看到有些事对男生不是那么严重,她要学会想开一点。」杨文丽强调,即使是人际关系上的挫折,都可以协助女儿正向去看这些功课。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忽略了友谊互动的练习,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杨文丽观察,具有双性性格的孩子都是自信心较高、人格特质宽广,适应能力当然比较好,「回到个人发展上绝对是加分的,也有助于未来建立两性亲密关系。」

关键五:有智慧的放手

教养女儿好像放风筝,刚开始握得紧紧的,然后慢慢得放,但是一种放心的让她单飞,因为她已经有自信。在孩子有新的自主行为时,父母要让她知道,「我相信你可以」。

信任是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儿最好的礼物。父母真正的影响力不是来自控制,而是和女儿发展一种信任的关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需要赢得女儿的信任,她需要感觉到你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些值得重视的想法和观念。授权给女儿,让她了解最终她要为自己负责,而父母相信她的判断。

黄心怡建议,到国二左右,父母要练习有智慧的把女儿推开,不是不爱她,而是给适当的拒绝和挫折,给她空间做自己。

「一直想当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这件事,让女孩想「成为自己」更辛苦。友缘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伦芬辅导过许多女孩个案,都是在小学阶段很有教养、功课很好、很听话,到了青春期,反而容易出现反社会价值观的叛逆行为。因为「她习惯听外界的声音,她想离父母更远,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听自己的声音。然后告诉你,我是谁。」黄伦芬说。

避免爱得太满

女儿成长不一定要叛逆。如果亲子关系能避免爱得太满,孩子就不需要用那样极端的摆荡来区隔自己和父母。

有个和妈妈关系损坏到极点的国中女生对黄伦芬说,知道妈妈很爱她,但妈妈竟然要跟她一起去毕业旅行。妈妈没有恶意,只是想参与孩子人生中每个重要时刻,从上台领奖到运动会,但女儿觉得妈妈在,就是压力,可是妈妈听不到她的压力。黄伦芬表示,这不是个案,而是常态。父母没有做错,想把爱布满孩子的整个空间,却无法了解,孩子不是父母的全部,父母也不应该是孩子的全部。

让女儿的人生是她的人生,支持女儿自由、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肯定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功课和学习,也才能让女儿自信、美丽的做她自己。

女儿的自信,关键在父亲

女儿怎么看待自己,跟爸爸的正向鼓励紧密相关。

专职家庭、婚姻咨商的牧师黄国伦表示,女儿长大,自信关键在和爸爸的关系。父女互动好,就能协助女儿学习与异性互动,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他认为爸爸的角色,孩子愈大愈重要。爸爸能对女儿外型给正面、健康的肯定,建立女儿的自信,她就不需要依赖男友或其他异性的肯定。

爸爸可以积极正面影响女儿的方法很多,大部分都是从花时间相处开始。培养共同嗜好、分享兴趣和活动,都是最好的交流方法。尽量参与女儿的活动,只要一两次,就会给女儿很特别的自我价值感。
爸爸也是「女儿的第一个男人」。爸爸对待女儿的方式,等于为女儿建立一个身教的架构,最重要的是尊重女性。

言行一致的觉知,也可落实在日常生活小节。「如果爸爸在生活上帮妈妈的忙,其实就是在向女儿示范性别平等。」心理咨商师黄心怡表示。女儿看到在家里的两性互动,就会体验到男女关系是均等的。认知里有这样的图像,面对异性朋友时,就会寻找爸爸示范的那种典型。

对爸爸来说,和女儿保持亲密互动,需要一点刻意的承诺与坚持。但是,了解自己对女儿非常重要的爸爸会知道,这种坚持绝对值得。

老师教好女孩关键十招
营造一个开放、友善、信任的学习环境,鼓励女生冒险,减低女生冒险的焦虑

抛出问题后等待七秒钟,女生比较在意没答对,因此给女生七秒钟思考时间

保證男生女生被老师点到的频率相同,鼓励回答同样的问题并做报告

分组学习,鼓励女生成为小组长,提供女生担任小组长的机会

依学习内容分组学习时,注意男女生的比例。例如,动手实做的数理课分组,最好全组都是女生,以免男生成为主导,女生旁观。同样的,阅读写作分组,最好全组都是男生。只有需要各种人才的分组,才男女混合

鼓励女生面对挑战,就像鼓励男生一样。在某些理化实验中,老师不要帮女生做一些被认为较危险的部分

女生喜欢和朋友一起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女生互相帮助

女生需要老师「加持」。经常肯定并称赞女生的努力及表现。叫出女生的名字,让她觉得受到重视。以轻声而坚定的语气对女生说话,太大声会让女生害怕

表现不尽理想时,最好以团体之名诉求努力,避免单挑女生出来责备。或者以一对一的方式恳谈直接指责性别歧视的行为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让女儿自信,美丽做自己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