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
龙应台:法师您是否曾有寂寞的经验?对您而言,什么叫作寂寞?
圣严:寂寞有不同的层次,如思想上的寂寞、情感上的寂寞,和修行的寂寞。
思想的寂寞,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知音难逢。情感的寂寞,是生活之中缺少伴侣,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或者没有情感的伴侣,自己一人孤单生活。另一种是修行的寂寞,譬如闭关修行,需要一个孤立寂寞的空间,不受外在环境干扰,才能好好往内心去探索、体验。像这样的修行,别人看起来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却觉得很充实、踏实,非常安定,而烦恼少。
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也是寂寞的修行,这对修行人是必要的过程。现在在中国台湾、西藏,以及南传的泰国、缅甸,都不乏闭关的出家人或者在森林中修行的法师,他们看起来很寂寞,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充实、愉快。
龙应台:您提到闭关修行,其实并不寂寞,反而很充实。但是如果没有信仰,可能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圣严:没有信仰的人生,就没有落实感、没有踏实感,也没有未来感。那样的人生是很空虚的。
空虚与寂寞,事实上是一体的两面。没有将来的希望,没有生命的踏实感,没有人生的着力点,所以空虚、寂寞。有了信仰以后,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而与诸佛菩萨常在一起。比如我闭关的那六年,人家看我是独自一人,但是对我来讲,我是跟过去、现在的无量无数诸佛在一起。可能有人会说,当我阅读之时,我也与书中人物在一起。假设书里人物是孔孟,那是不是等于每天与孔孟对话?而孔子孟子经常保护我,跟我在一起吗?一般不会有这种感受。但是信仰让我觉得,诸佛菩萨是恒常跟我在一起的,不管何时何处,我都觉得很安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