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思惟业果总相心得

法义总结:
业果理论是佛法的基本思想,其他宗教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佛教是不一样的。佛法业力说认为,业力延续建立在缘起的基础上,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生命是一种缘起现象,是无尽生命延续中的积累。有情行为所形成的业力,是决定生命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每一期生命中,会以某种力量起到主导作用。这些不同业力的成熟,构成了六道轮回。四谛法门、三乘佛法的修行,也是建立在业力的基础上。佛教认为,命运取决于自己的业力,而业力取决于行为,所以要谨言慎行,这是修行的基础。佛说学佛网

业果的总相包含有四:第一,业决定之理,就是说只要造了业,就决定感果。从不善业产生痛苦,从善业产生快乐。善业或不善业是由心理决定了它的属性。第二是业增长广大,指的是业是缘起法,是会随着因缘不断改变。其中内在因果(心念的力量)的作用更为巨大,同时这种潜在力量产生作用时,还要受到外在因缘的限制。第三,业不作不得,论中说“若于感受苦乐之因,业未积集者,则其苦乐之果决定不生。”导师告诉我们要深信所有果报和遭遇都和过去的业有关。第四,业作已不失,只要造作过的业,都不会失去。因为阿赖耶识有执持的功能,只要造下的业,永远都保持在那里,不会自动消失。一旦相关的缘出现,它就成熟了。此外,导师还告诉我们要反复思考这些原理,从而对业果法则生起定解。

心得分享:
本期开始学习共下士道的最后一个部分深信业果。无我、缘起的业果思想是佛教独有的。在皈依三宝奉行学处后,还要依教奉行,深信业果是修行的基础。以前对这部分的理解十分粗糙,基本上就是一个因一个果,这样去理解,那么这样理解的过患就是容易把因果关系看得肤浅和僵化,也会更多向外求——无论是当下做什么事情还是未来去向何处,都是向外的一种投射。本期导师特别强调内因果,也就是心念的无限性,由此业才能无限广大,才会不做不得、作已不失。

而善恶业的造作,当下内心就产生了苦乐觉受的差别,这就是最为直接的果报。尤其是在不断重复相关心行后,善恶业的力量就变得更加顯著、更加任运,由此产生了显现于外在的生命形态与轮回,更时时伴随着心念的起伏和心理的重复与轮回。认识到业果的这些原理,特别是善护心念的重要性,我决定更加认真修学,通过座上不断调整心行和安住能力,座下提高觉知力的训练,来不断提高善护心念的能力。

大概是从上两周开始,逐步体会到要防护心念的作用,加上本期法义的闻思,体会到心念的转变,当下的依报和正报都是有所变化的——虽然这个变化不是那么“神奇”。比如遇到一个对境,之前还会认为对境的问题不在我,就是外边的问题。后来慢慢觉得这么去思维总是不那么对劲。后来,本期法义找回来这么个见解——一切所遇到的对境,都是自己往昔造作的结果,无论是自己需要承担结果的角度,还是在这个对境基础上下一步我要发什么心,训练什么样的心念的角度,都要有觉知力和抉择能力。

前者需要安住修的力量,后者还需要将八步骤第五至八步用起来,而这些都回归到每期法义修学和定课的落实上。因此,遇到对境的时候,往往是要提醒自己修学要进一步努力,反思不足的时候,除此之外并不有其他的什么内容。我今后还要不断的业果的正见深入修学以及反复思维,不断打牢这个修学的根本和基础。阿弥陀佛。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思惟业果总相心得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