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苦,是万丈红尘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你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苦乐参半的平淡,亦或是尝尽人间疾苦,都是建立在色受想行时的五蕴迷惑感受中。造成痛苦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无知,无知是缺乏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是对自己内在本自具足的无知;来自于对我法产生的遍计所执,使自己颠倒执着于虚幻的假象;来自于无知和执著导致的烦恼,使自己深陷于贪心、嗔恨、嫉妒、我慢的业力流转串习中,以至于造作五无间罪、十不善行,招感往昔业力,品尝八苦交煎的苦果。
假如你的内心对人生的苦尚有一丝感慨,都有获得幸福的希望。那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因为正见是解脱痛苦之本,这就要做到相信因果、相信无常、相信缘起性空。
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所谓“菩萨为因,众生畏果”。因果是建立在缘起的基础上,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所有的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因众缘汇聚,并遵循因果的这个规则而运转,在运转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无常的现象,我们凡夫之人总是著境,执著于自身,片面地看问题,由欲望产生不切真实的占有心而痛苦烦恼,而菩萨通达这个世界、生命延续的规律,由因而感果,我们也要向佛菩萨看齐,放开自己的眼界,扩大自己的所缘境,以纵观全局的高度,透过生命的长度和深度,破除迷惑和烦恼,成就一颗清静的心。苦海无边,明了此岸即是彼岸,就能体会刹那便是永恒。
从因果反观自己,我现在所处的环境、我的家庭、我的财富、我的身体,无不是自己的业力招感,我现在的所想所说所行、起心动念、不良习惯、心之所迷,都受无始以来的串习左右,妄想和执着像一张厚厚的茧,把我紧紧包裹的密不透风,不见天日。在婚姻中,对安全感的需求使我总想有精神依赖的习惯,由于夫妻感情的淡薄,总让我有若即若离似有似无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我前世没有积下善待别人的因,再加上今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去积极修补这份缘而招致得果,当我静下心来,希望学习佛法解开困扰我的烦恼和痛苦时,我逐渐找到了我所要寻求的究竟归宿,夫妻这份感情也成了我学佛的增上缘。因为感情的失意,让我把关注力从爱人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完美期望,成为对自我认可的需求,这中间又衍生出了种种烦恼和痛苦,在进一步学习法义的过程中,我了解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转而向内自我观照,意识到这就是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和爱取,是把自己导向生死的因啊!通过学佛我还明白了,生命是可以改造的,通过对心加以训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就能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
婚姻和生活中的种种,皆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心经》中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真相,即五蕴皆空,认识到这种空性就能度脱一切的苦相。这种空不是绝对的空,只是本质上的空,旨在破除我们的自性见。假如我们执着于空,认为什么都不存在,那就落入了断灭见,假如我们把一切都当做真实的存在,又落入常见,这两种皆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在空的见解下去看待有,空乃是自性空,并不否定缘起的假相,家庭和生活、夫妻和母子关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只是这辈子带入的生命体产生的种种我法二执和二元对立,穷通祸福都是业力的招感,他具有短暂性和迷惑性,是众缘和合的因果规律产生作用的结果。“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帮助我们透析一切宇宙本质的真相,能使我们从中观的认识看世界。
六根住于六识,产生种种我相,使我们产生我法二执,如何才能不着于相,如如不动呢?那就是要活在当下,对当下的每一个产生的心念都清清楚楚,走路、吃饭、做事,甚至睡觉,都要提起专注,认真观察每个动作的发生,这种对专注的认识,来源于导师的法语开示的正念和《佛陀传》中对吃橘子的专注,这种对专注的修行,是要我们把心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刻的觉察,正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多”,通过时时修习专注,尽可能的让自己一天24小时处于专注当中,你就能看到宇宙间的奥妙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不著于相,就能破除我法二执。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智慧文化,这种听闻的智慧,从三级修学体系,听闻导师视频和文字般若中获取;其次要有反省的智慧,从对法义的观察修中来,让真理从观察修中逐渐落实到心行的思索、反省、体认;最后是禅修的智慧,即有关照般若证悟实相般若,也是我们八步骤中安住修的部分,以此熄灭妄想,认识自己,直下承当,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