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所学观察修与安住修。明白了禅修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用心,既心行的建立和改变。禅修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佛法智慧转化成我的认识和观念。
本期法义小组共修后,我想起了一件事,春节前夕有个大家庭的聚会,快到吃饭时,我突然想起亲戚中的一位刚好当天生日。我就说“哎,今天谁谁谁生日” 其他人立马响应说要去买蛋糕。此刻,我的惯性思维是1.快要吃饭了。2.平常生活中我不太在意过生日。我就说:“都自家人,不要买蛋糕了”。这时,一位年长的用手指着我说:“你这人怎么怎么滴......”我一下懵了,当时我啥也没说,却起了嗔心。
本次小组共修后,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心里就像有一样东西梗在那里难受,就寻思着该用佛法破解它。刚开始,还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没错,后来,渐渐的发现,我一直在用以往的惯性思维,我,我,我,这不是我执吗?“有我”我在乎的是我,“我执”是一切烦恼和是非纷争的根源,是我和他人相互抵触,难以和谐的原因。若“无我”了我还会这么固执地认识吗?,于是,我试着用佛法的“无我”来驱赶我内心的“有我”,想让自己跳出我,结果,发现谈何容易,真如导师所说“一点力量都没有”。咋办?就此放弃吗?不甘。于是,我又用佛的慈悲心与佛的博大胸怀来对付我这颗凡夫狭隘的小小心,让自己的心安住在慈悲心里,慈悲一切众生。 心想她是个迷惑无明的凡夫,而我已学佛,难道还要和她一样在无明和我执里轮回吗?若继续做凡夫的观察修和安住修,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我自己吗? 我不是应该发慈悲心慈悲她吗?我又想起了《慈经》中“愿我无敌意、......,愿我保持快乐。愿我的父母亲,我的导师,亲戚和朋友,......愿他们保持快乐”。这是我的发心吗?我做到了吗? 就这样不断用佛法智慧来强化自己。
第二天,我又梳理了一下此事继续做轮番修,安住在佛的慈悲心里。渐渐的发现,我心里的那个梗居然没有了,我既感到奇怪又感到开心。感恩佛法。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学的从观念的转变到心态的转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