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修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系的本科生,1999年来到佛学院。他年龄不大,但性情温和,老成持重,所谓“疾言厉色”在他的脸上是看不到的。
在一次管家会议上,我问起他的学佛因缘。他敞开心扉,讲述了一段心灵蜕变史。
他说要神游内心的无极风光,纵使身边无人喝彩。
学佛是我真正懂事以后的人生选择。而在小时候,家乡用来骂人的最厉害的一句话便是:“你咋不去当秃子?”这种蔑称,使我幼小的心灵中对出家人产生了一种非常不好的印象。
小时候我挺怕死的,所以非常喜欢“及时行乐”这句话。万一哪天没命了,人生中的许多乐趣却还没尝到,岂不太亏了。因而初中时我就“及时”地抽烟喝酒,如此“行乐”了两三年,结果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倒数前几名。乐趣没找着,母亲倒是痛哭了几回,以致最后补习了一年才得以混进高中。
高三时,偶尔接触了“潜息气功”,按照它的要求修炼了一段时间后,浑身上下出现的现象让我既新奇又大惑不解,这是我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的身心体验。可能我们对身心世界忽视得太久,一旦“潜息气功”重新打开了这个窗口,才发现自身原来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潜能。
练了一年左右吧,身心的确有所改观,自己的觉受和同学亲友的一些实例,让我对特异功能的存在确信不疑。但有一日,忽闻初中时的一个女同学因舞场惹祸而横尸家门,这个突发事件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含义。我本来就怕死,现在又亲眼看见了生命的脆弱,人生苦短之感便渐渐充溢于胸了。
这时,一位同学给我推荐了几本书:《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一位科学工作者研究佛经的报告》及《佛学群疑》等。本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来看这些书的,只准备将佛法当作修习气功的辅助而已。谁料在一段时日的阅读之后,原先对社会、人生的一些苦闷与迷惘,竟在经书中一扫而空。
在佛法甘露的滋润下,我畅快无比,感觉与内心甚相契合。不久,我便彻底放弃了气功,心安理得地遨游在佛法的智慧海洋里,熏习日久,竟悄悄萌发了出家之志。慎重起见,我做了三四年的痛苦等待。有时为了“考验”自己,便有意恣情放浪形骸,以便观察此心能否真正淡于红尘、安于宁静,不为声色犬马所左右。同时又全力争取考上外省(我家在贵州)重点大学,多少让父母稍感安慰,也可摆脱他们的直接影响,好等因缘成熟后悄然出家。
最后,天遂人愿——我顺利地考入了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上大学时,我常常悲哀地发现,大多数同学根本不理解我。有人认为我将成为书法家,因为只要临赛前找几本帖子参研一下,我的一幅中堂或对联便有可能在全校获一等奖;有人把我当作“大众情人”,因为我和许多女同学的关系都不错,尽管我不曾对其中任何一位有非分之想;舞场中,我的劲舞很受欢迎;戏台上,扮演“流氓”角色是我的一绝……他们都接纳了我世俗方面的显现,却将我的信仰仅仅当作是一种人生的戏耍。
一位女生说:“彭大师(她们对我的戏称)会信佛?他会出家?我才不信呢。”
心的真诚无人喝彩,行为的造作倒“应者云集”,这世界是否有点颠倒?在我的内心深处,已认定出家修行才是此生最应走的路。
1999年夏,宽霖老和尚与清定上师相继离世,在成都的我,心中茫然不知所措,顿觉人世无常、胜缘难求。小时候一直畏怕的死亡阴影,更使我对了生脱死的佛法充满渴求。儿时对出家人的恶劣印象,早已换成了对闻思经论、闭关苦修的出家生活的向往。我本来就鄙夷犹豫不决的小人心性,大丈夫当机立断,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拎着简单的行李,念着大悲咒,我一路径直奔向期盼已久的佛法圣地——喇荣五明佛学院。
转眼,我在佛学院已待了两年。两年来的闻思让我对世人误解佛法、鄙视出家人的愚痴言行深感痛惜。我想告诉他们,如果你真的关爱生命,真想探究关于身心乃至宇宙的终极真理,为什么不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佛法呢?佛法至少不会教人杀人放火,有什么理由不给它一席生存之地呢?
记得有人说过:“人死之时,心中万分留恋与恐怖。也许出生时,同样因恐怖与不情愿,我们才哭着来到如此难舍的人间。”话头话尾,值得有心者一参。三世因果的存在,使我安心不少。对死亡的害怕,也就悄然消融在当下的努力与对未来的长远规划中了。
对佛法,我只是刚刚涉及,略知皮毛。现举《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点滴内容,将个人的心得体会呈现给大家。
经中,佛陀不假借任何仪器设备,在他自证的现量境界中,提到各种生命体所居世界,有仰世界、覆世界、侧世界等种种情形。联系地球,以北极为仰世界,则南极为覆世界,赤道上为侧世界。如此,地球之圆相已见端倪。扩而宏之,经有“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正是“十方虚空无有穷尽,世界国土不可限量”。因此,佛教展示的空间是无穷浩渺的,时间亦无始无终,远非“天圆地方”的狭隘思量所可比拟。
如此广大的宇宙,又与我们的身心世界和谐一体,是整合的统一场,有着众妙之门,即《华严经》所说的“十玄门”。比照当今的科学理念,颇令人玩味。这里我不做广述,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翻阅。总之,如果将身心世界命名为法界,四种法界就已将宇宙人生的奥秘尽示无余。
四法界亦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凡夫通过修行,历经这四个层次就能证得一真法界的实相,也就是成佛。最起码,若我们能懂得理法界的内涵,就能了知佛教圆融大平等的义理。
纵向来看,现在入于过去,过去入于未来,一念可入漫长历史,漫长历史又可归为一念。横向来说,没有绝对卑微的小,因为一是一切;也没有绝对尊贵的大,因为一切是一。由此纵横无二,一味平怀,等视群生。这俨然为社会建设及人心教化提供了理论方向。并且,若能按佛教的方法去实践,最终必能超越凡情,远离一切烦恼困顿,进入自由王国的大乐境界。
真诚奉劝诸位有识之士,只有深入经藏,方能智慧如海。如果沿着闻思修的路径前行,待一朝灵机妙发,定能顿然朗彻大千世界的本来风光。人生、理想、整个身心,都将豁达无碍、悠游自在、神游无极、通透十方。到那时,尽虚空皆我体性,满大地是我光明。
真乃庆快平生。
圆修一口气讲完他的大学生活、他的思想转变、他学佛后的观点境界。我一字不漏地品味着他的话,尽力想走进并领会这个学佛者的内心世界。
等他意犹未尽地结束论述,我发现在座的管家们有的已酣然入梦;有的则兴奋地睁大双眼,跟我同样欣喜;还有的在窃窃私语,对他的学佛之路颇多感触……但我不得不终止这一切。我提醒大家:“还是进入正行吧,毕竟这次开会的议题不是圆修的学佛之道与华严十玄。”
打断了大家的分别念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议事日程……
在繁荣的表层下,是摆脱不掉的深层痛苦。
我想这根源在于心逐物欲,
以致失掉本来的清净面目。
我们正被自己的工具所驱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