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修学的意乐,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缘起,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们彼此相聚于此。谈及此处,又回到了一句老话“为什么学佛”。引用辅导员上周班级共修时的一句话“我们就是一群病友坐在一起研究与讨论治疗方案,并分享自己的治疗体验”。
真实情况真的是如此吗?我觉得并不竟然,就像导师所说,或是逛街式学佛、或是知识性学佛、或是生活点缀、又或是心灵鸡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我觉得修学意乐与闻法态度密不可分,互为因果。
那对于我自身而言呢?抛开无法触及的三世轮回,就说说当下的心灵因果。我觉得给我自身带来种种坎坷的是家庭文化。父亲从小不被家人喜欢,所以父亲工作后就独自离开了家,搬到了母亲家,而母亲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当我长大后才知道,母亲是外婆小时候捡回来领养的孩子。从小单亲家庭成长的我,因为父亲需要忙碌工作来维持家庭正常经济开销。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缺少陪伴,所以当我踏入社会时,心中最渴望的就是自己能拥有一个安定美满的家。而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父亲要不就是一手包办,要不就是从物质上给我一定的弥补,这也导致了我内心对父亲的一种依赖。同时也是因为缺少沟通,所以虽然父亲为这个家庭,为了我做了很多很多,但我内心深处是抵触的。
父母与我的人生轨迹,使我在成家后,或多或少给家里师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为我家师兄虽然生活在农村,物质条件特别落后,但是却生活在一个热闹而又纯朴的家庭,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我们彼此相处各种家庭矛盾始终不断。对于我自身而言,这种“三隔板”的状态,总是萦绕心头。林林总总的琐事,让我内心的痛苦与烦恼长期存在于我的内心深处。就像手指扎了一根细刺,偶尔拂过时带着隐隐痛处,但看看又好像看不出什么。这种现实人生中经历的无明,是我当下就能体验到的。所以我觉得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而具有力量的,获得一种智慧的文化来帮助我解除当下的痛苦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我将在浑浑噩噩中虚掷今生,未来也将在苦海中沉沦不休。
起初对学习佛法还是一种抓耳挠腮的状态,萌萌懂懂的我,带着学知识的方法,浮光掠影式的在书上乱涂乱划,别说正见在哪里了,时常陷入到一个点里,就把此当做是自己全部的世界。现在回过头来思量许久才发现,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工作中、人际关系中,不都是犯着类似的错误嘛。只是事情演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背后所隐藏的心行可一点没变,这应该就是一种轮回的心理了吧。
面对这样的困境时,辅导员师兄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专门来我家为我细细的讲了三四个小时,桌上的水却一口未动。直到我进入同修班学习《道次第》,直到她离开这个班级,我才明白当初她给我讲的就是《道次第》中所说的“学修的关键在于将法落实到心行”,一方面是学佛的重心是在我的内心、真正用对心;另一方面学佛的态度必须认真虔诚、老老实实。而其中起到关键运作用的就是“十八字方针、八步骤三种禅修”。也在此时我才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真的是佛法小白,想要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就把博大精深的佛法给领悟,那真是无知者无畏了,没修出精神问题就算佛菩萨保佑了。
通过同喜班的修学,又经历了同修班《道次第》序论的学习,才在自己身上体证到修学佛法“次第、方法、引导、氛围”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同喜班阶段让我养成了比较好的修学习惯,为进入同修班学习更为哲理性、专业性、逻辑性更强的道次第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学习中也发现了更多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调整之处。在义工行中,净珏师兄的慈悲与包容,让我一个人瞎捣腾,从而帮助我在做事中更快的认真我自己。正因如此,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导师讲解《道次第》,以及在三级修学两套模式保障下修学本论,不仅对于我自身的学修、还是对于当今教界,乃至社会问题都提供了一套根本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道次第》的四大特点“根本、圆满、易持、优胜”,能有效解决我修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首先是根本,这就回到了一开始学佛的初衷,就是我是来彻底解决问题的,所以通过对作者及传承的殊胜,认识到尊者所获成就与功德,是值得信赖的。其次是圆满,它是一本学佛的纲要书,总摄一切显密心要,五大要素有机融合,会三归一。就像现在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一站式服务,不会像现在人常说的“工作要在市区,居住要在郊区、读书要去国外等等,可谓鸡飞狗跳”。可以让我这个佛法小白可以在下水前,了解并掌握游泳的相关认知、要领、以及处理意外的方法,的确是一本纲要书,或者说就像手机操作指引手册。第三是易持,具备从发心到成佛的全部要素与次第,现在很多的国际学校就是如此,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关键就是国际学校学费很贵,读不起,毕业还不分配就业,吃力不讨好。但三级修学不仅不要钱,有各种慈善活动,如按导、茶道、插花、艾灸等等,还有蛋糕吃,关键是毕业就成佛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仅自己能获得究竟快乐,还能源源不断制造快乐与喜悦,成为幸福的源泉。最后就是优胜,我觉得主要体现在教法的善巧,能契合目前社会人群的学修情况,与时代也不脱节,不论是互动式的交流学习方式,还是那种符合现代的项目管理方法,都在三级修学模式与服务大众模式中紧密衔接,我记得导师在教界篇时有说过“中西体用”,使其理论与实践结合,让这种古老的佛法能在商业化时代的浪潮中不显得水土不服。也从某种层面上体现了其契理契机,适合大众的修学体系。通过践行两套模式就能真正帮助我将佛法落实于心行。
通过这样的思维与实践,让我确认在导师的引导下修学《道次第》以及未来的相关课程,能引导我逐渐摆脱内心的痛苦与烦恼,走出轮回的心理,进一步提升内在的生命品质,走上觉醒之道。愿三宝加持,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