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众生百态。短短的二三十天,对于很多人犹如过了一个世纪,有人只是放个假,却被逼在他乡流浪;有人只是探个亲,却长久地留在了故乡,归期不定;有人在此期间失去双亲、成了孤儿;有人则失去生命成了英雄;有人全家无一幸免,无比绝望地从高层撒下巨款……而更多人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或多或少的焦虑!
此处不想着墨太多关于疫情的事,因为这段时间已经太多关于疫情的描述,各种实时报道也是漫天飞;也不想谈及太多关于焦虑的话题,因为“焦虑”这事不谈则已,一谈怕是会越谈越焦虑,情绪这东西是会因传染而弥漫的,此文荺丰更想谈及的是——如何从疫情中寻找到积极的意义?而“焦虑”在此处则是一个切入点,因为唯有正视焦虑,才能真正从疫情中、从焦虑中找到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为什么”焦虑?
焦虑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对现实的不可控,或者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不可控,回到本次疫情,并非新冠病毒肺炎是绝症,死亡率极高,导致人心惶惶、焦虑弥漫,恰恰相反,相对之前的非典来说本次疫情死亡率更低、治愈率更高。因此,“不可控”的深层原因大概有一下两个:
一是“突如其来”,毫无防备;
二是因为“无解”,没有特效药可用以迅速治疗患者,如果治疗的速度赶不上传播的速度,便会显得尤为“不可控”,这才是焦虑的原因。
其次,焦虑“什么”?
从近日和身边朋友的沟通及自我反思来看,焦虑的点总结起来基本跳不出三块:健康+收入+孩子——
一是【健康】,包括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的担忧,但是这种担忧更深层次藏着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二是【收入】的不确定及【现金流】的紧张,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三是【孩子】,孩子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服务。
关键是,焦虑的点为什么会聚焦在这三个方面?不妨从我们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来看,那就是——身、心、灵的安宁,而这三者是三个不同维度的事:身体需要的是健康、安全、物质;心理需要爱、需要关心,需要关系的融洽;而灵魂,需要的则是成长和觉醒!
相对应地,健康和收入是第一维度的需求,也是生而为人最底层、最本能的需求。而孩子则是第二维度的事,这里有爱,有关心,有关系,而父母之于孩子的关心与关注恰恰是所有关系里面最本能的一种。第三个维度则是更高的维度,这里有成长和觉醒,为什么焦虑没有在这个维度投射呢?因为——成长和觉醒恰恰是对治焦虑的解药,我们的焦虑程度恰恰取决于我们的成长程度,我们对世界、对自身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程度越高,我们的焦虑就会相应地越少,认知程度越低,则我们的焦虑往往会越高,如果我们的认知程度足够高,成长程度足够高,直到觉醒,那么焦虑便可荡然无存,犹如光照见黑暗,黑暗便会自动消散!但是对于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来说,焦虑仍是存在的,或多或少而已!所以,此时此刻,焦虑满地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次,为什么“这个时候”焦虑?
重点是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不是更早,或更晚?如果不是这次的疫情,我们的健康就一定没有问题吗?死亡就不会来临吗?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收入就一定持续确定吗?现金流就一定充足吗?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可以无忧吗?
很显然,未必,甚至可以确定地说并非如此!生而为人,从我们出生开始,再往远处想,健康一定会逐渐消逝,死亡一定会来,早晚而已!而依赖体力、劳力甚至脑力的收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动收入,或者叫工资性收入,总有一天会中断,这也是一定的,早晚而已!而孩子,他始终是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并非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需要厘清的是我们和孩子这两个独立的生命之间彼此的界限和责任。
厘清了个体的一生,再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如上图),寻找这种关系的边界,我们便会发现父母子女一场,其实是生命和生命的交集,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意义或者说父母可以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即是——在孩子的学习成长期尽可能【给到最好的教育】,在孩子的奋斗成长期尽可能【不要成为其负担】!
最后,再来谈谈——如何从疫情中找到积极的意义?
不能说“凡事都是最好的安排“,但即便是在当下看来很糟糕的事,也一定有其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要说疫情的积极意义,有两个层面可说,一是个体层面,一是社会甚至人类的层面!
对于个体而言,疫情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提前遇见未来一定会遇见的事,比如:健康的丧失、死亡的到来、收入的中断及可能的现金流的缺失,学会站在未来看现在,学会更好地把握当下,规划未来,为自己打造一个【和生命等长的终身被动收入】!而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懂得,成长和觉醒才是解决焦虑的终极解药,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才是最智慧的人生!
对于社会乃至人类而言,更多的则是——学会敬畏吧,敬畏自然,善待众生!
疫情,本就是一次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