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达到我愿达到的目的。
观音心咒包含了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的内容,也是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的精髓,如理如法地念诵观音心咒,也就等于念诵所有的经典了。
所有的上师三宝的加持力、一切法的本性的能量都凝聚在观音心咒里,所以它有很大的功德,很强的加持力和广大圆满的含义。
“嗡嘛呢呗咪吽”这六个字有什么含义?“嗡”有很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皈依。
“嘛呢”是随意变化的如意宝珠,用来比喻我们的本性。万事万物一切法都是它的幻化。我们回归本初、见到本性的时候,它就会随意变化。什么叫随意变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这个时候才有心想事成,一切才会吉祥圆满。
“呗咪”是红莲花,用来比喻人的本性清净无染。我们的本性就是心性,像红莲花一样,它生长于淤泥之中,但是不受染污,无论淤泥如何脏乱,也不能改变莲花的洁净和清丽。我们的本性能变幻出一切法,轮回也好,涅槃也好,凡夫也好,佛也好,都是它变的,但是它的本体是无相无尘的,没有任何分别和不净的染污。
“吽”也有多层次的意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摧毁一切障碍,迅速显现本来觉悟的功德,早日达到最终的目的地。
这六个字的意义是,“皈依观世音菩萨,愿我通过您的大加持力,使我本具与您同样的清净无染、随意变现的自性功德迅速显现,随意达到我愿达到的目的。”这是简单的理解。详细地说起来,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的内容都包含在这六个字里,那就特别广大了。
一心祈祷,有求必应
这样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如果我们能一心祈祷阿弥陀佛,生命就能延续,除非异熟果成熟。
异熟果成熟是指三尽:业尽——业力穷尽,寿尽——寿命穷尽,福尽——福报穷尽。“三尽”的人,谁也无法延续他的生命。
业寿是否已尽,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业未尽,寿已尽。业力还没有穷尽,但是寿命已经穷尽了。比如说,人死亡以后再投生为人,旁生死亡以后再投生为旁生。
第二种,业已尽,寿未尽。比如说,在人间,上半生享福,下半生受苦,这就是业力穷尽了,寿命还没有穷尽。
第三种,寿尽了,业也尽了。比如说,人的寿命穷尽以后,投生到别的道,这是业穷尽了,寿命也穷尽了。
第四种,业没有尽,寿也没有尽。比如,有些人终生享福。
如果寿命已尽,福报未尽,那么我们通过仪轨、法力等缘起和方便,可以把福报转为寿命。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修长寿佛仪轨,或得到长寿佛的灌顶,可以把福报转为寿命。
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寿和福可以互相转换。但在业尽、寿尽、福尽三尽的情况下,即使阿弥陀佛亲自降临灌顶加持,也无法延长人的寿命。其他情况下,通过一心祈祷阿弥陀佛,可以长命百岁。
佛在经中讲过九种横死、十八种非时死(很多非时死都属于横死)。横死或非时死,是指虽然人的寿命、福德还没有穷尽,但出现了意外的障碍或违缘。现在地球变了,灾难也多了,致使很多众生遇难。比如死于火灾、水灾、风灾、地震等灾害,还有以上吊、跳楼等方式自杀,这些都属于横死。
在灾难面前,人们都是惊恐万分。但若是到了“三尽”的时候,你再担心、再害怕也没有用,必须要离开这个世界。倘若还没有到“三尽”时,在危难面前,如果能一心祈祷阿弥陀佛,这些非时死都能遣除。
在危难中能得到救助,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求。作为修行人,不要在灾难和违缘面前心慌意乱,而应该一心祈祷上师三宝,一心念“阿弥陀佛”,这样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是我们现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了,就心慌意乱,根本想不到上师三宝,想不到阿弥陀佛。而真正懂得佛法、深信佛法、有修行的人不会这样。
这里主要讲的是阿弥陀佛能遣除我们寿命上的违缘障碍。其实,阿弥陀佛能遣除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的任何违缘障碍。一句佛号确实是无价之宝!
百字明中每句话的含义
都包括在一百个字当中。
“嗡”字是咒的开头,它有善妙、吉祥的含义。
“班匝日 萨多萨玛雅,玛呢巴拉雅”大致含义:主尊金刚萨垛,请您以及您身口意的极深秘密誓言恒时守护、保佑我们。
“班匝日 萨多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大致含义:主尊金刚萨垛,请您的加持成就安住于我,并让我与您无二无别。
“色多喀友美巴瓦”大致含义:请赐我以无漏、大乐的智慧,令我满足。
“色波喀友美巴瓦”大致含义:令我证悟光明的智慧。
“阿呢 多美巴瓦”大致含义:请你慈悲地爱护、怜悯我。
“萨瓦日 色德玛美抓雅匝”大致含义:请您立即赐予我清净一切罪业、及其一切殊胜的成就。
“萨日 瓦嘎玛色匝美,则当希央格热吽”大致含义:让我心地贤善地行持一切事业。
“哈哈哈哈伙”大致含义:令我现前四种灌顶的智慧。
“巴嘎万,萨日 瓦达塔嘎达,班匝日 玛美门匝”大致含义:祈请一切出有坏如来,请您身口意的智慧在方便与大悲无别之中,恒时不要舍弃我。
“班则日 巴瓦”的大致含义:让我的身口意成为佛的身口意而成佛。
“玛哈萨玛雅萨多阿”大致含义:恒时不离开没有世间分别的法界,金刚萨垛主尊,请令我成就一切如来,在不生不灭的法界中感受平等法味一体的智慧。
用泥巴塑的佛像和用金银珠宝塑的佛像有何区别
你还会那么欢喜吗?
经常听见信众们如此赞叹:“某尊佛像高三十米、六十米、一百米……是世界第一高的佛像!这尊佛像是用珠宝做的,那尊佛像是用水晶做的,那尊佛像是用黄金做的……”都心生欢喜,感觉太殊胜了。
但是,你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欢喜佛像吗?假如现在用泥巴塑一尊小佛像,你还会那么欢喜吗?很多人见了肯定生不起欢喜心,根本不觉得稀有。
用泥巴塑的佛像和用金银珠宝塑的佛像有什么区别?佛并没有说佛像必须要用金银珠宝塑造。佛像没有高矮大小的区别,即使再矮小的佛像也代表佛的身。我们见到佛像,顶礼佛像时,应该想起伟大的佛陀所具有的无漏、超凡的功德,而后生起欢喜心、恭敬心和信心。
我们都欢喜佛像、佛经和佛塔,但是欢喜和欢喜不一样。信心和贪心都是一种欢喜心,但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清净的欢喜心叫信心,不清净的欢喜心叫贪心。我们为什么要恭敬佛像呢?因为佛像代表佛的身。当见到佛像时,我们应该忆念佛无漏的功德,应该对佛无漏的功德生起欢喜心,这叫恭敬心,这也是一种清净信心。反之,若是心里没有恭敬,即使在表面上顶礼佛像,把佛像放在高处,这种行为也不叫恭敬,而叫装模作样。
塑佛像就是让大家提起正念,恭敬佛身,忆念佛的功德,同时发誓发愿学修并且成就这些功德。如果不但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反而让人生起嫉妒心、傲慢心、嗔恨心、贪心等烦恼,塑佛像就失去了意义。
佛经也是同样,你看见佛经的时候,有没有把它当作真正的法宝,视为佛的真言?有没有想到佛的功德?有没有发誓发愿学修并成就这些功德?
我们平时做早晚课用的法本也是法宝,但是大家都把它扔在地上随便跨。因为法本是用普通的纸印刷的,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所以对它没有欢喜心,也没有信心。假使我用金银珠宝刻成经文,大家一定会很喜欢,感觉特别有加持力。这就是着魔了,这不是清净信心。
面对佛像、佛经、佛塔等时,对有些人来说是造业的对境,对有些人来说是积福的对境,成就的所依。在这些对境前,我们一定要提起正念,忆念佛的十力、四无畏等无漏的功德,对这些功德生起欢喜心,发誓发愿学修并成就这些功德,这也是我们塑佛像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