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我们常常把苦误认为是快乐

我们一直认为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等等享受是快乐的。但这些有漏的快乐,实际上都是痛苦。

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

坏苦是什么呢?是不断变化的苦。而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

比如说,你站了两个多小时,心中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坐下来。可是,如果坐下来真的能给你带来快乐的话,应该越坐越快乐,因为你坐的时间越长,快乐不就积累得越多了吗?但恰恰相反,坐的时间长了,膝盖慢慢也疼了,背也难受了,这时你会认为站起来才是最快乐的!

再比如说,对饥饿者而言,吃饭是最快乐的事情。但如果吃饭真的是快乐的话,应该吃得越多越快乐啊!因为吃得越多积累的快乐也越多啊!可是吃多了以后,就会肚子痛、难受,不但不快乐反而痛苦了。

那么这种快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一种痛苦积累多了,痛苦的感觉就会变得非常明显,随之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感受。然而,刚刚从前一种痛苦转入后一种痛苦的时候,因为后一种痛苦的感受在短时间内还没有积累那么多,还没真正引发苦的感受,或者说这种苦的感受还不明显,而前一种痛苦的感受又突然得到了消除,所以呈现出来了一种轻松感,而人们往往把这种轻松感当作快乐。实际上时间长了,痛苦积累得多了,人们就又会感受到痛苦了。

这就是我们世间人常常把苦误以为是快乐的情况。

曾经,我们家乡有一个女青年,与一个男青年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她希望跟男友结婚,然而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于是她就想不通,心里特别地难受,最后吃了整整一盒安眠药。这下她父母着急得不得了,赶快送她到医院去急救。当她一醒来,父母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同意你的婚事,你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事”。

恋人间产生如此深的爱,该不该白头到老呢?当然,按道理是应该的。但过了三年之后,他们又因感情不和离婚了。

坏苦是从何而生的呢

任何一个东西,当你得不到的时候认为怎样都好;一旦得到之后,又觉得一点也不好,反而又对另外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发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一种痛苦转为另一种痛苦时,还没有积累出明显痛苦之前短暂的轻松感之外,还有三个东西在作怪:一个是新鲜感,一个是难得感,还有一个是神秘感。

何谓“新鲜感”呢? 任何一个事物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新鲜感就慢慢消失了。没有了新鲜感,因此也就不觉得好了。

何谓“难得感”呢? 因为得不到,所以就有了难得感,可一旦得到了,也就不难得了。失去了难得感,就不再认为好了。

何谓“神秘感”呢? 虽然能看得见,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故而觉得很神秘。一旦看清楚了,自然就不神秘了,也就不想看了,也就不觉得好了。

对一个穷人而言,有钱有势就是快乐。可有钱有势的人认为,如果能减少一点事务,腾出些时间让自己轻松轻松,那该多好啊!在他们看来,过一些普通人的日子才觉得好啊!

所以说,人间没有这个一定好、那个一定不好之说。你心里认为好它就好,你心里认为不好的时候它就不好。

就像一盘川菜,你说这个川菜究竟好吃还是不好吃?喜欢吃麻辣的人认为它简直是神仙的食品,美味佳肴啊!可是对于不喜欢吃麻辣者来说,这又麻又辣,非常难受啊!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喜欢麻辣的人碰到了一个人跟他说:吃麻辣可以祛寒,这么好,那么好,他就觉得这个人说得对呀!渐渐转变了自己的观点,过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变成麻辣爱好者了。

然而这个爱好者,又碰到了一个人对他说:吃麻辣不好,容易上火,对胃也不好……。这么一说,他又认为有道理,又变成反感者了。

一个月前的反感者和爱好者,一个月之后恰恰相反,你说川菜究竟好吃不好吃?其实,对于食物本身而言没有好吃和不好吃之说,你心里认为好吃,它就是好吃;你心里认为不好吃,它就是不好吃。

总之,坏苦的产生就是由于一种痛苦转换到另一种痛苦时,出现一种暂时的轻松感,在这种轻松感获取之后或获取的当下或尚未消失之前,增加了人们对它的新鲜感、难得感,神秘感。

而这种痛苦与痛苦之间相互变换之后的轻松感,导致了一种假象——好与不好,痛苦与快乐。这种好与不好、痛苦与快乐使我们产生了分别心,从而又会引生更进一步的痛苦。

佛菩萨看来,这种痛苦和快乐都是苦的,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把它叫作坏苦。

越执着越苦

人一旦对自己所爱之物产生了非常强烈贪心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

但是,你越执着就越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这是事物本身的一种规律。

爱离别苦:越执着越得不到

活在这个世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苦。比如说,人们对所爱之物越爱越执着,越执着越把它当成“我的”,把它归到“我的”范畴内,成为“我所执”。但是,你越把它当成“我的”,就越容易失去。

再比如说,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妻子、丈夫,因为你太爱了,这个爱已不是那种爱护和关爱,而是变成了一种“在乎”的爱,变成了“我需要你”的这种爱,变成了把“你”当成“我”的一部分的那种贪爱。产生了这样的贪爱之后,就会忽视对方自我意识的存在,就会要求对方所做的一切必须符合己意,有一点点不符合己意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失望、痛苦,难以忍受。

如果你把对方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谈举止等等,全部用你的意志架空了,他不就变成了你的傀儡了吗?这有谁受得了啊?只能离开你了。

佛经里,这就叫“爱离别苦”。你只会控制他,占有他,而不会真正地去理解他,因而导致“爱离别”。一旦离别了,就会想不通,认为我们如此相爱,为什么会离别呢?有些人就去吸毒,有些人选择了自杀,有些人酗酒成了酒鬼等等,又进一步地受苦了。

自古以来,人一旦对自己所爱之物产生了非常强烈贪心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不过想得到的不止你一个人啊!你只不过是许多想得到者之一而已,而这个心爱之物只有一个,许多人在追求,怎么能保证一定是你得到呢?得到了痛苦,得不到更痛苦!

所以,你越执着就越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这是事物本身的一种规律。因为你的功利心太强烈了,你以非常强烈的贪心和自私的行为来获取它的时候,不但不会得到,反而使它离你而去。

怨憎会苦:越不想碰到的越容易碰到

什么叫怨憎会呢?就是越不想碰到的东西就越容易碰到,没完没了地纠缠不清等等,这也会带来许多的痛苦。

总之,我们一旦有了色蕴(肉体)、受蕴(感受)、想蕴(观察事物的分别心)、行蕴(善、恶行为)、识蕴(意识形态)这五蕴,就会产生许多许多的痛苦、灾难、障碍、违缘等,数也数不清。

想脱离苦,应当先认识苦。就像你要报杀父之仇,首先要知道是谁杀了自己的父亲,谁是仇人。要不然的话,你怎么去报仇呢?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我们常常把苦误认为是快乐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