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

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释义】世间大地被认为是最重的,但悲母的恩情比大地还要重。世间须弥山被认为是最高的,但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也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快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而未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又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1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个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饿了,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地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是伟大的,在母爱的支撑下,母亲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这种超常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的原动力。

母爱到底是什么呢?孟郊这样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孟郊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母爱是博大的,她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同时母爱又是细微的,细微得犹如慈母手中那段纤纤丝线—博大与细微在母爱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

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感悟】

面对母爱,任何语言似乎都是苍白的;面对母爱任何艰难困苦都是不堪一击的。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佛门名家】

慧安

慧安(582—709年),荆州枝江人,俗姓李(一说姓卫)。隋开皇十七年(597)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为挖大运河,隋大业年间追集丁夫,饿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济饥民。隋炀帝听说后便诏见慧安,他又潜藏起来,到衡岳寺去做头陀。唐贞观年间,他往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之后遍历名山,并在少林寺住下。唐神龙二年(706),他被召入宫廷,三年后辞归,不久圆寂。

子欲养而亲不在,世上唯有孝顺不能等待

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释义】在世间,什么最富?什么最贫?慈母在时,称为富;慈母不在时,称为贫。慈母在时,叫做太阳在天中;慈母死后,叫做太阳落于西山。慈母在时,叫做月光正明;慈母亡后,叫做暗暗长夜。所以你们要殷勤地孝顺并奉养父母,这样做同供佛所获的福报没有两样。

卡耐基在为成年人上的一堂人生课上曾给全班出过一道家庭作业:“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所爱的人,告诉他们你爱他,而那些人必须是你从没对其说过这句话的人,或者是很久没听到你说这句话的人。”

下一堂课开始前,卡耐基问他的学生们是否愿意把他们对人说爱而发生的事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个中年男子起身说话:“卡耐基先生,上礼拜你布置给我们这个家庭作业时,我对你非常不满,因为我并没感觉有什么人需要我对他说这些话。但当我开车回家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自从6年前我的父亲和我争吵过后,我们就开始彼此躲避,除了在圣诞节或其他不得不见的家庭聚会,我们则避而不见,即使见面也从不交谈。所以,回到家时我告诉我自己,我要告诉父亲—我爱他。

在我做了这个决定后,感到胸口上的重量似乎一下子减轻了。第二天,我很早就赶到办公室,两小时内做的事比从前一天做的还要多。9点钟时,我打电话给爸爸,问他我下班后是否可以回家去,我有些事想要告诉他。父亲以暴躁的声音回答:‘又是什么事?’我跟他保证不会花很长的时间,他同意了。下午5点半,我到了父母家,按门铃,祈祷爸爸会出来开门—如果是妈妈来开门,我恐怕会丧失告白的勇气。幸运的是,爸爸打开了门。我一点也没有浪费时间,踏进门就说:‘爸,我只是来告诉你,我爱你。’

父亲听了我的话,不禁哭了,伸手拥抱我说:‘我也爱你,儿子,原谅我竟一直没能对你这么说。’这一刻如此珍贵,我甚至期盼时间停止。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两天后,从没告诉过我他有心脏病的爸爸忽然病发,在医院里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一刻来得如此突然,我毫无防备。如果当时我迟疑而没有告诉爸爸我对他的爱,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所以我想对所有儿女说的是:爱你的父母,不要迟疑,从这一刻开始!”

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时间如流水,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学习,忙游戏……等成人了,还要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经远离了尘世。因此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要总是把爱埋在心里。

常听人说,等有了钱要给父母买这个买那个,如何如何,言辞恳切,十分动人。可这样的话细细思索才觉非常不妥,岂不知世上的其他事都可以等,唯有孝顺不能等待。等你有了钱的时候,父母也许不一定能够享用。李白讲做人需及时行乐,其实孝敬老人也需要及时而行,不要等,不可等。如果孝敬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等有了什么以后,那么一切都晚了。

古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等到你有了时间和金钱奉养双亲的时候,恐怕双亲俱已不在了。这样的情形不正是人生的痛楚吗?留在心底的痛,永远无法弥补和救治。双亲为了我们受尽了苦累,却一直等待着你的等待,到头来空等一场,父母和儿女双双抱憾。不是你没有孝心,而是你在等待中放弃了机会。

及早尽孝,就是拒绝把自己推入悔恨的泥潭。平常的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安;节假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一束康乃馨;闲来无事,陪父母散散步,谈谈心;工作之余,替父母买点菜,订张电影票……这些都是孝道,与挣大钱有何关联?孝敬父母要尽早,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顺,为时已晚,只能空留遗憾。

【感悟】

人生在世,权力、金钱、声名……一切不过过眼云烟,最打动人的是父母的爱。这种无私的爱让一切人们所热衷迷恋的东西黯然失色。我们要报答这深深的爱,就要尽早尽快,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只留下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悔恨。

【佛禅小故事】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慈悲关怀道:“你在此参学十三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来找我一下。”

灵训禅师将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门外,就持具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

灵训依言近前。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灵训禅师听罢,顿然彻悟。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