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云:“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灯,这里指的是“心灯”觉悟的意思。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发现一切众生都有觉悟本性,都有自救能力。所以这盏灯不在别处,就在每个人心中,是我们本自具足的觉性。这一发現给世间带来了光明,给众生带来了希望。
为将这智慧之灯传递下去,照亮世间,唤醒众生,佛陀成道后说法四十几年,广转-法-轮,殷勤度化。祖師大德们更是为继承这一使命,使佛法薪火相续,给无量众生带来利益,不惜为法忘躯,九死一生西行求法,正如偈云: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作为佛陀的弟子,作为佛法的受益者,我们本应该学佛所言,行佛所行,踏着祖師们的足迹,在点亮內在心灯的同時,也要点亮芸芸众生的智慧心灯,让他们也从中受益,直至解脱。可集无明烦恼于一身的我们,时时被贪嗔痴发号施令,兴风作浪。虽明白无论这个世间多么黑暗,或我们自己有多不堪,只要这盏觉悟之灯还在,我们就能看清方向,找到弃暗投明的道路,但要真正做到将这盏明灯点燃传递出去实属不易。
出家以来,末学虽也有令双亲等在佛法智慧的海洋中受益,可由于自己仅凭个人的经验发挥,依个人理解而演绎,其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每年回家,家乡小庙的菩萨们总让末学去跟她们讲讲,但因末学之前没有标准化、模式化的修学,几乎是流于盲修。故每次也只能是东拉西扯,根本起不到化世导俗的作用,更谈不上具备安定人心的力量,为此一度的让末学怕回老家。
今天,末学非常的幸运,有缘进入书院学习,不但有良好的引导和氛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迷惑,走向觉醒。还能直接运用所学,在运用中反过来在检验所学,快速的成长。
末学知道修学是传播佛法智慧的平台,末学进班不久,如导師说:能力还很微弱,即没有多少说服力,也没有什么感染力。但是末学有信心,只要在书院,只要在修学中走下去,一盏灯的光明虽是微弱的,短暂的,随時可能熄灭。但当一灯点燃百盏、千盏、万盏灯时,就能光光互映,照彻大千,永除黑暗。就能让更多众生与佛法结缘,于佛法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