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心灵的苏醒

刚开始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这课,末学还有点乏味,觉得哲学、文学、艺术跟我们修学有什么关系呢?跟我的生活也不搭边呀?但是通过反复去读,去体会,去写笔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与奥妙,颠覆了我肤浅的认知和原有的愚昧。并且,越学越激动,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感兴趣了。

知道佛教在中国传播两千多年,但并不知道早已和我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历史以及当今各个时期都影响甚深广博,惊讶到离开佛法,隋唐时期的哲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深刻的感受到佛教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内心真是感到佛陀的理性智慧、深广无涯。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甚深,试想,如果历史上哲学家、文学家们没有甚深佛法研究,会是什么样的呢?

艺术的发展,中国现在发展这么好也跟佛教有莫大的关系,真的是那巍峨梵宇中的诸佛菩萨,雕塑艺术宝库,古老的建筑只有在佛教寺庙中能见到,各朝各代艺术创作与盛行。

学习了"空”的智慧,真的让末学对导师渊博的学识,深广的智慧十分钦佩。末学以前对空理解,也知道是假名安立的,不存在,没有独立性,知道的很肤浅。理是理,事是事,一但遇到事情,比谁都执著,生起强烈的分别念。导师在法义中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开示告诉我们,佛教所说的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智慧。我们对空的理解还要与因果结合起来,世间一切存在和败坏都是因缘决定的,其中因是主要条件,缘是次要条件。佛教所说的缘起性空,否定有独存、不变的事物存在,一切都是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自己决定的,世上万事万物莫不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所谓的假是要我们远离有和空二边,如果认为完全没有,那是断灭见;认为固定不变,又落入常见。而佛教对世界认识是中道的,是远离断、常二边的真实。认识佛教关于空主要是破除我执,人最大的特点是处处以我为中心。学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导师好像就是在说末学,末学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顺着我的心,那就特别高兴开心;如果不顺着我的心,就特别的烦恼生气。老是看别人的错误与缺点,都是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心胸狭窄,自已为是,刚愎自用,烦恼痛苦,这就是我的世界。出家这么多年,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愚蠢呀,真的惭愧啊!

导师说:"你看到的世界有多大就取决自己的心"。佛教关于空的认识,就是帮助我们打破我执,使自己的生命回归原初的自然状态,成为一个自在的人,酒脱的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是开发生命本具的无量智慧,无量光明,无量功德,令心灵苏醒,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因宿世的点点福报吧,让我踏上了三级修学的列车。仅仅两个月的学习,扭转了我的不良思绪,瓦解了我的狭獈心灵,点亮了我的觉性之灯。感恩导师,感恩三级修学,将我的生命宝藏开发出来。我一定依止导师,践行两套模式.真诚、认真、老实一步步地去修学。抓住这救命稻草,保质保量地完成自修、共修、写心得,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内修外弘的出家人,自觉觉他。"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让佛法与生命接轨,完善自己,弱化我执,引领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而奉献自己的生命。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心灵的苏醒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