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出世还是入世、无情还是多情、随缘还是进取三方面内容,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关于出世和入世,多年来我一直以为它们是对立的:要入世就不能出世,要出世就不能入世。陶渊明、刘禹锡等古代文人的思想和作品更是加深了我这种印象。今天我才知道,佛教出家人,出离世俗生活,是对贪著的出离,跟古代隐士的消极避世绝然不同。对于大乘佛子来说,不仅要发出离心,还要发菩提心;不仅要自己断除烦恼,还要帮助众生摆脱痛苦。而这种对于众生的慈悲,又不同于世间慈善。它是基于空性智慧产生的。虽则在帮助众生,但在帮助者心里,没有我相,没有被帮助者,也没有帮助这件事。用一种完全超然的心态,去做利益众生之事。可以说,出世和入世,在佛教里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二、多情乃佛心
我们凡夫,贪恋世间情感。不仅自己贪恋,还希望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才觉得有人情味儿。所以,当我最早知道很多出家人抛妻别子隐遁空门之时,对他们充满了大大的偏见。上高中的时候,我同学跟我谈到弘一法师,说他出家以后,他的妻子天天到山门前哭泣,央求他回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对出家人有了偏见。对于童真出家的人,我觉得还能理解。而对于已经成家,特别是家人反对自己出家的出家人,我就觉得他们是对家庭不负责任。今天听了导师讲解,我终于理解了这些出家人。原来他们出家,是要放弃这种以痴、贪、我执为基础的有染污的世俗情感,建立一种以信仰、恭敬和智慧为基础的没有染污的法情。他们放弃的是对少数人的情感的占有,建立的是一种对于多数人的人间大爱。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内心由衷地升起一种对出家人的敬仰。
三、随缘才能更好地进取
我最早听到“随缘”这个词,大概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一位朋友开始学佛。有一次,她们一家来我家做客。我非常热心地包了肉馅饺子。到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她吃素。于是我有些过意不去地说,应该为她准备些素食。这时听她说了一句:随缘吧。我当时噗嗤一声笑了,因为她张嘴就是佛学名词。同时,我也就把随缘一词理解成“随便、怎么都行”的意思了。
前几年我学佛以后,经常听法师说到一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那时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对要做的某件事情,我努力去做了就行了,至于结果怎么样,那就听天由命吧。
今天学了导师的讲座,才知道随缘不是随便的意思。随缘,是让我们跳出自我的感觉,以理性、开放的心态看清各种因缘,然后作出智慧的选择。这跟我以前的理解正好相反。
缘,就是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条件。随缘,就是让我们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看清有哪些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就这件事情,从而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我们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去努力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做事情才容易成功。否则,如果不随缘,而是随便去做,就可能白费力气。所以,随缘才能更好地进取。
学习了这一课,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感受:佛法智慧博大精深,我越学习,越如饥似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