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信仰是生命的灯塔

信仰是生命的灯塔

本期阅读内容《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意味着什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在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或是在信仰的真空中失去重心,或是在信仰的探索中彷徨迷茫,信仰的探索又该遵循什么标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导师依次第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解答:1、信仰与人生;2、正信、迷信与邪信;3、信仰与理性、科学;4、宗教与社会进步;5、信仰现象的分析。综上所述,信仰早迟都会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信仰必须是依正见建立的正信,并身体力行地去实修实证,在正见的指引下,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让信仰不断得到巩固、深化和升华,持续地指导人生,才能更智慧和乐地生活,最终实现圆满解脱的幸福人生。佛说学佛网

联想到自己,从小就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总是在追逐所谓的有意义的人生。大众认可的人事物,我就认为是有意义的,不知疲倦地去追逐,可获得之后的喜悦并不能持久,马上又有下一个去追逐。渐渐的,事情却并没有按照我最初的设想发展,越来越多的求而不得,内心压力极大,迷茫而飘荡不定,与最初的方向渐行渐远,就开始反问自己:追逐这样的人事物值得吗?追逐大众认可追捧的事情是对的吗? 内心的不安定导致在无常变化的世事中总是惶惶不安,像一个空心人,人前就像打了鸡血,人后偷偷舔舐伤口,总是不断问自己:“做对了吗?”“做错了吗?”随波逐流的结果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没了方向,更不要说目的地在哪里了。一向以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善人,古道热肠,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有全局观,处处替人着想。可依然有人不认可我,明明是替他着想,他却一点不领情,好心当做驴肝肺。如果说我的善恶标准有失偏颇,那真正的标准在哪儿?我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评判中?

那真正的我又是什么样的?越活越累,越活越困惑。渐渐迷失自我,痛苦难言,郁郁寡欢,严重失眠,朋友关心,问我怎么了,我却如鲠在喉不法言说,只有不停地流眼泪,哭着说:“我把自己丢了。” 那么我究竟是谁? 四处攀缘却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转折点是近年来科学家多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从而论证了爱因斯坦100多年前对引力波的预言,而佛教经典却在2500年就有此阐述。作为坚定唯物主义者都我从量子力学到灵性科学,再到宗教著述,逐渐改变以往的偏见,原来宗教不是迷信,不是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太的烧香拜佛,不是虚无缥缈的神、上帝、佛、菩萨主宰我们的人生,不是无欲无求消极避世…… 深入了解佛教经典,才发现这部百科全书里应有尽有,能够解答人类永恒的问题,包括了人们关注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自我和人生价值的认识,还包括心灵关怀和烦恼的解脱。传世至少2500年的佛教,有我们每个人做人基本准则的开示、有是非善恶的标准、有完善道德的途径,让我们做事做人有标准可依,有方向可循。并且阐述了宇宙的真相和生命的实相,让我们能够拨开迷雾,去伪留真,看清事物的本质,才不会在虚妄的事情上执着己见,做无用功。有了佛教信仰,彷佛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在迷茫困惑无明的黑暗中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有了理论的指引,关键还要依教奉行。反思自己以前所谓“为了他人好”的良善之举,其实还是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得到家人朋友的欣赏,事事听我的,获得同事领导的赞许,最终完成自己的业绩,仿佛这样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是带有目的性的,在这样功利心的驱使下,给他人造成了很大压力,感觉在受我的控制,让别人心生烦恼。我现在于事事中,时常观照自己的心念,让别人不愉快或看见不顺眼的事物,一定是我哪里没做对,对照五戒十善来检验自己,及时觉察及时改正。慢慢的,身边看不惯的事情越来越少,心态越来越平和,几个比较亲近朋友都说我没有以前那么犀利和强势了,也不再坚持己见,更好相处。我说呢,怎么最近事事顺意,好事接踵而来,时时刻刻都感到喜悦,尤其是一点点在剥离那个“不良”的我。

路在脚下,目标在远方,有佛法的引导,我将秉持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八步骤三种禅修的修学方法,修正邪知邪见、修正不良言行,安住在正知正见中,逐步完成生命品质的转变,并逐渐体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和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信仰是生命的灯塔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