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认识内心 找回自己
导师从六个方面简明阐述了《信仰与人生》:第一、信仰与道德建设,第二、信仰与精神追求,第三、信仰与超然心态,第四、信仰与慈悲大爱,第五、信仰与生死归宿,第六、信仰与找回自我。 在信仰与找回自我中,导师告诉我们,向外追逐最终会迷失自己,而佛法智...
导师从六个方面简明阐述了《信仰与人生》:第一、信仰与道德建设,第二、信仰与精神追求,第三、信仰与超然心态,第四、信仰与慈悲大爱,第五、信仰与生死归宿,第六、信仰与找回自我。 在信仰与找回自我中,导师告诉我们,向外追逐最终会迷失自己,而佛法智...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学力不足。三年来在闽南虽曾讲过些东西,自心总觉非常惭愧。这次本寺诸位长者再三地唤我来参加戒期盛会,情不可却,故今天来与诸位谈谈,但因时间匆促,未能预备,又...
佛教养正院已办有四年了。诸位同学初来的时候,身体很小,经过四年之久,身体皆大起来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阴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虽然经过几十年之光景,实与一会儿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论,我的年纪将到六十了,回想从小孩子...
何为幸福?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对于这些人类永恒的困惑,千百年来,人们始终不停地探讨和追问,但答案往往来自思维,猜测,推断,来自有限的个人经验,而不是对生命真相的体证。 导师告诉我们,首先要学会从佛法角度解...
学了不念死无常的过患和念死无常的利益,知道念死无常能够对治贪着、无明、傲慢,更加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学。那要怎么样的心来念死呢?是对财富、地位、亲人、感情等舍不得,还是知道死是一定的就害怕死亡?作为修行之人,死亡是一种心理体验,真正修行的人...
*凡是举手投足、一言半语、举心动念,都叫作业。 一般人所讲的安业,是指对自己的职业、工作,要有安定和保障。可是若以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与精进为范围,便已经将个人行为,以及工作都包含在内了。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安于身口意三业的本分,不要...
不少人认为,“要是能更加自信一些,人生或许会更完美”。但是从佛陀的思考法来说,有没有自信都不过是一种“判断”而已。“判断”也是妄想的一种,没有任何根据。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可能胆怯,可能紧张,也可能失去自信。佛教认为,关于自信的判断是一种“...
在修学中,服务大众模式讲了又讲,可是我又理解了多少?理解的完整吗?准确吗?透砌吗?我愿意去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去自觉去做吗? 当问这几个问题时,我突然发现,这一切跟修学有多么多么的像。正如修学一样,讲了那么多法,我又听进了多少,用了多少,...
讲好了契约,罗阇室利显得轻松了许多,又问道:“那么现在就算正式开始了,谁先提问?” 玄奘道:“自然是公主先。” 室利想了想,摇头:“法师是客,还是你先吧。” “也好。”玄奘也不与她客气,直接提问道,“沙门的问题是,要使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
“正法藏,真的就这样让玄奘走吗?”待众人离开,觉贤法师出现在了戒贤的身后。 戒贤尊者擦了擦眼角的泪,抬起头来:“我何尝不想留下他?我甚至想过让他接任那烂陀寺的寺主之位。可是,我实在是不敢留也留不住啊!” “为什么?”觉贤有些愕然。 戒贤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