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菩萨行之布施
法义:广说菩萨行布施学处 1、布施的自性:布施:就是在我们的身心生起布施的心理和行为。 (1)布施的心里特征:是一种舍弃的心理,从发心到身语意业的行为的统一。布施是一种心理,不是物质。 (2)布施的圆满在于心行而不是客观上的圆满。,通过修行...
法义:广说菩萨行布施学处 1、布施的自性:布施:就是在我们的身心生起布施的心理和行为。 (1)布施的心里特征:是一种舍弃的心理,从发心到身语意业的行为的统一。布施是一种心理,不是物质。 (2)布施的圆满在于心行而不是客观上的圆满。,通过修行...
塑造健康心灵 导师在从如何避免逆境等五方面,为我们慢慢的展示出,一条健康心灵创造真正幸福的光明大道。末学就与师父们分享一下前三点吧。 一、接纳逆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中,我们遭遇逆境犹如身中第一支毒箭,由不接纳逆境所产生负面情绪的伤...
法义梳理: 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无定(有警策意义) ①人寿无定:与其它三洲相比较,南赡部洲人的寿量是最不确定的,劫初和劫末相差特别大。 ②死缘甚多,活缘甚少:人为的损害,非人的损害,地水火风带来各种伤害,四大不调引发的各种疾病。 ③身极危脆...
人生是苦,是万丈红尘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你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苦乐参半的平淡,亦或是尝尽人间疾苦,都是建立在色受想行时的五蕴迷惑感受中。造成痛苦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无知,无知是缺乏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是对自己内在本自具足的无知;来自于对...
美丽的事物 问:美丽的事物究竟是引导人们向善的, 还是引动人们 “占有" 的恶念的?比如看到—座美丽的山时, 人们常常想的不是我要保护它, 而是我要如何使用它。 如果美丽导致邪恶, 为什么要创造美丽? 答:在有的地方, 看到一座美丽的山, ...
问:烧经或诋毁三宝有种种罪过,这个罪过是谁规定的?如果带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眼光看,有经文的纸和没有经文的纸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类似的,持诵佛菩萨名号会获得利益,不持诵或者不信佛就不会获得利益,既然佛菩萨是救苦救难的,那...
问:很多佛学著作中说“一切情器世界皆由心幻化”或者“万法唯心”,但缘起法则说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两者是否矛盾? 答:对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可以梦为喻:梦境是心的幻化,在梦中我们见到的器情世界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真正存在过,对此我们应该...
问:若极乐世界如经中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 答:以前做家具或房子的时候,要把一个楔子拆下来,方法是用另一个楔子去打它,这叫以楔出楔。手上扎了刺,用另一根刺去挑,就能把它挑出去。同样的,要初学者一下放下所有...
问:汉地一些丧葬习俗,比如迅速处理尸体、哭丧、杀生宴客等,往往会给亡人的转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位福报足够大的老人,在死后极短时间内有幸被上师超度到极乐世界。在这之后,家中不信佛的亲友才开始按照世间的方式处理尸体和办丧事,这时生者造...
问:当嗔恨贪执生起的时候,明明知道是不对的,可内心却无法一下子平静下来,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是不是我对因果过患还思维不够? 答: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期望自己能一下把嗔恨贪执全部放下,否则你会被挫败感深深困扰,觉得自己修行没有成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