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与退
问:世间一 日少不了竞争, 佛法让我们宽容忍让, 可是退可能伤害我们身边亲人的期待, 进可能伤害别的竞争者的成功心 , 该如何抉择? 答:不管你学不学佛, 都要讲基本的做人原则, 守住了这些原 则, 再谈进退, 再谈学佛。 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问:世间一 日少不了竞争, 佛法让我们宽容忍让, 可是退可能伤害我们身边亲人的期待, 进可能伤害别的竞争者的成功心 , 该如何抉择? 答:不管你学不学佛, 都要讲基本的做人原则, 守住了这些原 则, 再谈进退, 再谈学佛。 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问:佛法教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解脱, 解脱是脱开世间的万般苦难、 爱恨情仇、 生离死别, 那时我们剩下的是什么?我的意思是, 当我们尝过了苦, 才能体味甜, 有了渴 , 才珍惜水,有了太阳的东升 , 才有西落,有失去的插苦, 是因为有拥有的...
最近我和这锅上的油垢较上了劲。 有次刷完锅碗瓢盆之后看到这锅把上有很大一块油垢,平时都是刷锅里和锅底,而这个地方却有几年没动了,所以油垢很厚,结成了硬块,黏着在显眼的地方,新锅变成了旧锅、脏锅,即便别的地方是亮呈的,但是这一个地方影响了整体...
这一周,都在思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一种愉悦,是个人的一种内心体验。 幸福是一种因缘因果。物质的满足、事业的成就、情感的稳定,者是构成我们幸福感的条件。被浓浓的爱包围着是幸福的,父母的爱,儿女的爱,亲友的爱……感到幸福的...
增功德 减过失 发心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修学佛法! 要走出往昔业力的境遇,直至走向解脱,面对由我执构成的如钢铁牢笼般的业习,要摆脱烦恼、业、当下生命体,我需要集资,同时我还需要净障,因为“我昔所造诸恶业是依三毒为因,以身等三为根事,其罪性者,谓...
问:有人日日精进修行却始终放不下自己,因为始终秉持对往生净土的功利之心。为去往极乐世界而修行的人,与一位内心清澈善良,却没有机缘接触佛法的人相比较,死后谁去往净土的机会更大? 答: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根器敏利者,在真正出离心和菩提...
问:现在很多人为家里的亡人请僧人作法事,开销不算小,请问这样做真的对亡者有利益吗?或者只是一种民间信仰的心理安慰,觉得这样做了之后算是给亡者和自己一个交代,心里最起码好过一些而已? 答:如果请的是真正的僧人,念的是真正的佛经和往生仪轨,对亡...
问: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引导的方法,却不知从何学起,衷心祈请您开示。 答:劝你母亲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也要多为她放生、念佛。临终时,周围环境尽量安静,最好能帮她面朝西方,右侧吉祥卧。这...
本课针对佛门礼仪的讲解,认识到做为佛弟子身口意应有的仪表和认识,内心应对住持三宝有恭敬之心。 我认识到佛门礼仪与社会礼仪有所不同。佛教起源于印度,佛陀时代,有两种方法信奉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仪合法,就是礼仪。...
问:佛法经典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那么应该读更多的佛法,还是反复研修一本或一部佛法经典?应该把更多的生命用于读书还是用于静下心来打坐,观照自己的内心?也就是由外向内与由内向外两种方式,如何选择? 答:法无定法,从何门入,要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