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如何皈依
学佛:如何皈依 1、知三宝功德 佛功德:身功德 、语功德、意功德、事业功德 本课为意功德和事业功德学习 A 意功德:佛陀两大品质①智德、②悲德。 凡夫:发现 、强化、清理生命乱象。 ①智德 a.佛陀智德及特征:对一切境界便知无余; 凡夫的心...
学佛:如何皈依 1、知三宝功德 佛功德:身功德 、语功德、意功德、事业功德 本课为意功德和事业功德学习 A 意功德:佛陀两大品质①智德、②悲德。 凡夫:发现 、强化、清理生命乱象。 ①智德 a.佛陀智德及特征:对一切境界便知无余; 凡夫的心...
我认识到精进的特点是对修习善法和利益众生生起勇猛之心,由此产生身口意行为,精进分为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所以我要调整原有对精进的错误认识,同时朝这三类精进的方向不断努力 我认识到要生起精进,首先思惟精进的利益、懈怠的过患,其次...
法义总结: 业果理论是佛法的基本思想,其他宗教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佛教是不一样的。佛法业力说认为,业力延续建立在缘起的基础上,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生命是一种缘起现象,是无尽生命延续中的积累。有情行为所形成的业力,是决定生命发展的核心力量。在...
首先佛教独的的无我的轮回观和生命轮回十二因缘都告诉我,由于无明的惑、业、苦,因此造作的业(行为),产生了识,从而产生轮回,看似识带着去轮回,其实业和识不是两个东西,是运动和肌肉的因果关系,识是行为的结果,也就是业力的结果,所以业决定一切,业...
问:思维空性之理会觉得恐怖,无法接受,该怎么办? 答:《金刚经》是主要讲般若空性的一部经,佛在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可见,能直接受持空性法门的人是很少的。正是因为这样,佛陀当年才在开示空性法门之前,...
问:一个人坚持,很容易执著,如果对来去的一切都不在意,都随便放得下,那么是不是也容易朝三暮四,生起退心? 答:彻底放下执著,是佛的境界。在佛的境界中,无来无去,无放下与不放下,无退与不退,无有勤作,但应有情的福德随缘显现利生事业。 若还没有...
问: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答: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 “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观念、习气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