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标签:佛法智慧

第38页
宗教常识-学佛网
学佛入门

宗教常识

学佛网阅读(848)评论(0)

宗教常识 在世界上,属于全球性而且历史悠久的宗教,只有三个:第一,发生于印度的佛教;第二,发生在中东的基督教;第三,回教。基督教和回教的源头都是犹太教。犹太教是属于民族性的宗教,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改变。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也有其民族性的宗教,如...

你懂不懂爱你的子女?-学佛网
学佛感应

你懂不懂爱你的子女?

学佛网阅读(530)评论(0)

一个寻常的晚上,他和父母享用晚餐,一家三口有说有笑,乐也融融。他的母亲突然注意到电视节目上提到的青少年失业问题,就对他说:「嘉明,你打算考哪间大学?」 「……」霎时,大家沉默了,他支吾以对,不知怎样答才妥当。 「怎么了?」母亲追问,父亲也开...

烦恼深无底-学佛网
学佛感应

烦恼深无底

学佛网阅读(605)评论(0)

烦恼深无底 今年寒假回去我的闭关房,为了领取门卡,去物业管理处,才知道住房老居士没报停暖气,而且两年的费用未交,清单出来后,欠费共计六千二百多元,马上打电话问她,她只说了一句话:“没时间”,我说:“没时间,你应该告诉我,我再找别人报停。”结...

男性的僧人「不一定是和尚」-学佛网
学佛入门

男性的僧人「不一定是和尚」

学佛网阅读(704)评论(0)

男性的僧人「不一定是和尚」 趣味切入 坊间常流传著一些与「和尚」有关的话语,例如「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打完斋唔要和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俗语;亦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也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的歇后语,可以想见...

生活之美-学佛网
学佛修心

生活之美

学佛网阅读(632)评论(0)

生活之美 「生活之美不在满,而在空。」 这是我活了一大把日子,才悟出的道理。 让我领悟最深刻的是搬新居时的布置。 话说三年多前,我由港岛搬到新界。由于我自小便热爱国画与书法,搬家时当然少不了有装裱好的、大师的书法与国画。 我把余寄抚书法老师...

人为甚么要涅槃?-学佛网
学佛入门

人为甚么要涅槃?

学佛网阅读(571)评论(0)

人为甚么要涅槃? 〝涅槃〞是甚么意思?〝涅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智慧的启发? 〝涅槃〞是梵语 nirvana 的音译,意思是〝寂灭〞。此〝寂灭〞是不生不灭之意:没有相对的生,便没有相对的灭。此即是灭绝相对的虚妄、虚妄的相对。 人自我构作相...

不贪求、不瞋怒-学佛网
学佛修心

不贪求、不瞋怒

学佛网阅读(805)评论(0)

不贪求、不瞋怒 人由于有私心,对于世间上的一切,总是贪得无餍,认为钱财我越多越好,名位我愈高愈得意,物质享受愈丰富愈舒适。有的人贪求过多,为了满足无限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攫取,而误蹈法网。虽然人要完全去除私心私慾是很困难...

不比较、不计较-学佛网
学佛入门

不比较、不计较

学佛网阅读(824)评论(0)

不比较、不计较 在日常生活上,有时候感到不如意,主要的原因是喜欢和人比较。看到别人平步青云、事业亨通,心中起了不如人的想法,因此自我痛苦、自我烦恼,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争取待遇上的公平,甚至为了争一口气,而要计较到底,一有计较,双方就起了冲...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学佛网
学佛入门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

学佛网阅读(595)评论(0)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 印度大乘佛教共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宗,二是瑜伽唯识有宗,中观与唯识在研究对象事物时,各自取向不同,中观侧重于对事物的普遍本质规律的阐释,唯识侧重于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法则的揭示,著名佛学家欧阻竟无先生说:“一切法(事...

思想-学佛网
学佛入门

思想

学佛网阅读(640)评论(0)

思想 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大多从真实修持处开发,其撰文与开示,语语结归心地,不蹈空疏之谈。兹将大师思想概述如次。 (1).发菩提心,圆成净业 大师将菩提心视为修行佛道,圆成净业的根本条件。其《劝发菩提心文》,不仅理事圆融,知见透辟,而且至诚恳...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