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因为萧何的识人才有机会建功立业,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为汉朝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天下初定后,因怀疑韩信造反,萧何又出谋划策,帮吕后...
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因为萧何的识人才有机会建功立业,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为汉朝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天下初定后,因怀疑韩信造反,萧何又出谋划策,帮吕后...
无常 执着 我们自以为经验老到、广闻博学,而绝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凭概念和联想在理解世界;我们自以为明察秋毫,事实上往往只看见想看的,听到想听的。佛陀教我们以开放的心去观察和倾听,才能真正看到和听到。可是用清新、开放的眼光认知内在和外部的世界...
慈悲 幸福感源自内心的安宁,而仅仅克制负面情绪尚不足以建立强大、平和的内心世界,我们还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感。 像前面讲到地震过后,大家慷慨地向灾区伸出援手,与灾区的人们共渡难关。其实,大家克服的不仅是外在的自然灾难,也是自己...
关于睡眠的一点感想 普通人的睡觉,是令心理进入“昧略”状态,昧略,大约就是一种黑暗不明、蒙昧不清、是非不辨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失去了对一切的观照力,常常陷入睡眠中、陷入梦境中,无法醒来。 导师讲:睡眠其实是通三性的。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思考...
心之所向 从古至今,对生命这个主题,在面对永恒的困惑时,哲人们上下求索,到底如何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归往何处?”佛法讲从认识心性入手。 “认识你自己”。我们常常活在无明我执中不能自知,每个生命内在都有两种力量,无明和明,在无...
把握心态,把握命运 导师开示了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无知、执着、烦恼、造业、苦果。我们因为缺乏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形成错误的认识、执著,导致烦恼重重,造下种种恶业,业力又招感苦果,环环相扣。学习佛法就是要了知真相,了解痛苦产生的前因后果,...
用俗常的语言解释智慧或般若,其意思是“绝对的正常”,即心处在绝对正常的状态。但是,沉迷在嗔恨、嫉妒、愤怒、欲望、傲慢等情绪当中,会使我们的心不正常。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我是佛教徒。有人要我介绍佛陀,以及他的修道和教授,这是一项困难的、需要长...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佛经总是起始于阿难说:“如是我闻……”这相当重要,告诉我们许多事情。阿难记录下佛陀的一切话语,却未曾宣称这些教授来自...
积极而自在的人生要有智慧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间,面对种种的诱惑,种种的刺激,种种的挑战,我们的三观也随着社会的潮流逐渐在颠覆。而我们怎样面对人生、面对世界,对人生、对世界又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是消极还是积极,是悲观还是乐观? 每个...
学佛:认识自己,找回幸福 人的身体就像一辆车,自我就像是乘客,理性就像是御者,思想就像是缰绳,人的各种感觉就像是拉车的马匹,感觉的对象便是马车行走的路线。当最高的自我与我们的身体、感觉以及心灵融为一体时,那么他便处于快乐之中。 而当一个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