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人生是苦还是乐
人生是苦还是乐?如果没办法认识清楚,就会在修学路上一直停滞不前。看到这种过患后,我决定思惟自己的种种苦,从而认清这种生命的实质。 导师开示道:“快乐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不是本质的快乐”“苦是常态,快乐是非常态。” 过去不开心的时候,总想找个发...
人生是苦还是乐?如果没办法认识清楚,就会在修学路上一直停滞不前。看到这种过患后,我决定思惟自己的种种苦,从而认清这种生命的实质。 导师开示道:“快乐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不是本质的快乐”“苦是常态,快乐是非常态。” 过去不开心的时候,总想找个发...
每天、每时、每刻,人们都应当修习正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禅修班上建议学员:每个人都应当在一个礼拜中留出一天,全身心地修习正念。当然,原则上你拥有每一天、每个小时。可事实上,我们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如此。我们总觉得家庭、...
“皈依法”不在于熟读经典,或是念了多少遍,所以有多少功德,而是要从心地里去相应。历史上的法,是佛陀在世时所说的教诫,在没有集结成文字书册之前,只在口头之间传颂默念。诵经不在多少也不在文字,重点在于要能借文字观照到清净本体,要能开显内在的清净...
大多数人的心因为随境转而落在妄心,真心随缘起妄就变成妄心。你不要因为经典告诉你生灭是不对的,就赶快去找一个不生灭的——没有不生灭的个别存在,不生灭就在生灭里!各位现在还要不要离开自己的心去找佛?现在,各位明白为什么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参”是一种心的功能。既然心能够“推”、能够“缘”的作用很强,就让它去缘。当缘到无所缘时,心思顿空、万心顿歇,真心就显现。“参”是在“动”里攀缘,逼自己去了解什么、去明白什么,是运用第六意识的特殊功能,让心攀缘到极点,逼着攀缘心找不到答案,...
我们念佛,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妄想习气太重,所以用念佛的方法使得身心统一。如果把念佛变成相上的追求,没有放下你自己的妄心(追求的心),表面上看起来,你好像念得很认真,但顶多只是身心的觉受罢了。你可能会感觉到身心跟佛更近了,感受到佛的慈悲智慧。如...
我希望大家继续用功,等一会儿我们就来拜愿。拜愿的同时,自己要做一些愿求。有些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感到疑惑:“法师,你不是说要‘无愿求’吗?”无愿求是指不着相,但对于我们如幻假的身心而言,还是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去努力,因为我们仍有身心相...
要珍惜眼前所有的,这就叫做“随缘行”。要随时感恩珍惜这样的因缘。试想,全球有几十亿的人,你为什么会找到对方结婚、成立家庭?这样的因缘多难得啊!全球这么多人,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为什么我们会千里迢迢地来相识啊?至于缘什么时候会走?不必担心...
否则,很多人的帮助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因为他们自己的体验、感受不深,可能就只是嘘寒问暖,受苦者就得力不大。当你自己走过生命中很多的困难和困境时,这些经验就会成为智慧,原本苦难的心情经过转变后,就会变成一种慈悲的显现。 我希望大家不必害怕自己...
所以,当你自己在拜佛时,你面对着佛陀,能够不惭愧吗?你面对着佛陀,能够不感恩吗?你为什么没有感受到佛陀的人格、精神和生命?为什么无法将这种生命精神,活生生地流徜在自己的血液中?难道佛陀对你而言,只是在嘴里念一念?你礼拜的对象,就真的只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