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为什么做人要宽厚:狭小的心,处处都是问题

为什么做人要宽厚:狭小的心,处处都是问题

人生在世,尤其忌讳精明过头,忌讳人心的设计和雕琢。圣贤处事,唯宽唯厚。

宽是心胸宽广,厚就是厚道。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公案,说是有一个人遇到一些挫折和伤害,内心很苦。禅师让他把一撮盐放到一杯水里,结果,这杯水变得又苦又涩,没法喝了。禅师又让他把一撮盐撒进湖里,问他,湖水有没有变咸?

在这个故事里,水比喻我们的心,盐比喻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伤害。

我们一定要清楚,人生一世,挫折和伤害等无常一定会存在,心量大,就无所谓;心量小,就过不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扩大心量——心胸格局。

宽广的心,就没问题;狭小的心,处处都是问题。

何谓厚道?儒家讲厚德载物,佛家讲的是慈悲,能容人、容事。你心里装着多少人,你的心就有多幸福。厚道的反面就是自私,心里只有自己的苦乐,就无法体会别人的忧苦,就会没有智慧。

据记载,明朝名臣杨荣,历仕四朝。他的祖父跟曾祖父以摆渡为生,当地曾发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唯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的发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要。

杨家宽厚豁达,后人也以此效学,为学和为官都备受尊重。在父亲去世的时候,杨荣回乡办理丧事,特意查点了乡里平时向家中借钱粮而无力偿还的人,然后将他们的欠条全部焚毁。又帮助族中贫穷的人安葬其家人;对穷苦弱小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帮助他们娶妻或嫁人;看到为家产而争夺的人,就把自己家的田地分给他们。后来朝廷下诏召杨荣回朝,宗族亲戚和乡邻都流泪为他送行。

历史上,能够成就事业、利益苍生的人,都有心地宽厚的品质。修道也是如此。宽厚不仅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就道业的基础。

宽厚是一个道理,如果不能践行,意义就不是很大,还是要成为自己内心的品质。这就需要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去培养,在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多找自己的问题,少要求别人。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为什么做人要宽厚:狭小的心,处处都是问题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