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本质就是无知造业、被动受报
问:人活在这个世上奔波忙碌,所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痛苦迷茫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钱、名、利、情、欲、婚姻、孩子?还是什么?有时候会有一瞬间觉得心里空了。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学诚法师:生活的本质就是无知造业、被动受报。由业受身,身还造业,循环不止。修行,就是要把这个迷茫、迷惑的生活,转变为发愿、践行的生活。
人缺乏愿力,只好活在眼前的、短期的刺激中
问:您好!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旦没有了奖惩,做事便失去了动力。但为了奖惩而做事,又感觉心太累。法师,我们做事到底是为了什么,乃至于做一些生活琐事的动力又来源于哪里?感谢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外在的奖惩,是对小朋友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个收获、快乐来得最直观。对成熟的人来说,自己内心要有动力、有志、有愿,这样才不是被动地随着外界奖惩而做事。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成年人在这个层面上,都还是孩子,以所求定高下。
这几年来,社会流行的一种“空心病”,就是这样。人缺乏愿力,只好活在眼前的、短期的刺激中,长此以往,内心就越来越空虚迷茫。每个人都需要发心、发愿,才能感觉到人生的价值。
怎么发愿呢?要去学习,向那些有愿力的人学习。比如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就是一种愿。身边还有许多普通人,他们或为了地球的环境更好而坚持自带环保餐具,或为了这个社会更温暖而奉献爱心……愿有大有小,但都足以给自己带来动力。
我们总是害怕得罪人,却不怕“得罪”业果
问:请教您一个问题。有人在评论他人是非的时候,我也很容易跟他一起评论他人是非。这个时候该如何回应,才能把话聊下去呢?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如果自己控制不住烦恼,那就最好不要开口。造恶业非常容易,随顺习气就可以了;但恶业感果时,却苦不堪言。我们总是害怕得罪人,却不怕“得罪”业果。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
问:怎样做人才是真诚呢?我以诚相待,把他当好朋友,可对方却虚情假意!现在的我和人相处时总担心对方不是真心待我,总是和别人保持距离,感觉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我该怎么转变思想呢?怎样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呢?学诚法师:由于宿世业力的缘故,我们可能会遭遇到欺骗等不友好对待,即使佛陀也曾被弟子背叛,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这样。更为重要的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犹如磁铁自然会吸引铁磁性物质。交友不要怀着交换的思想——我对你好,你就要对我好,而应该首先做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不管外境如何,自己做人的原则都不要变,这是真正的自尊自爱。我们不能决定别人对我们如何,但可以决定如何对自己负责。
要追求“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要得到什么”
问:人生应不应该有追求?
学诚法师:人生当然应该有追求,不过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追求“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要得到什么”。
工作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是在做事,还是在造业
问:您好!在工作中,我有六年的经验,一直重复着每天千篇一律的生活。我发现我脱轨了,没有新鲜的东西注入,我迷茫、疲惫,可也无法学进新的知识,不愿接受甚至抵触。我知道这样不对,可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求师父指点!
学诚法师: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去想想:我是在做事,还是在造业?这两者是不同的。当然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造业,但自己有意识的造业,就有用心在里面,就有愿,就能够有动力、有欢喜,否则就是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做事,那就很苦恼了。
农民耕种、工人生产、孩子读书,乃至出家人的宗教修持,各行各业,从细节来讲都是重复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就会感觉原地踏步,枯燥重复;反之就成了一种坚持,一种发展。形式是一样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要加入自己的心。
大事要有决定,小事上就容易专心
问:这两年自己的专注力越来越弱,应该如何解决呢?
学诚法师:大事要有决定,小事上就容易专心。
活在当下不等于不管未来
问:如何才能够活在当下?
学诚法师:活在当下不等于不管未来,恰恰只有非常明确生命的方向,才能够活在当下,正如俗话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例如开车,先明确要去的地方,驾驶时安住当下,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如果连方向都不清楚,那这个“当下”也就没有意义了。
离开“舒适区”,不一定是坏事
问:领导想把我调去不熟悉并且非我本专业的部门,而我自己更想留在现在自己专业的部门。后学不知道应该如何更善巧地处理此事?
学诚法师:其实,做不熟悉的工作也可以看成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我们喜欢做自己熟悉的事,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这样会比较轻松。可是日复一日,也容易失去学习的劲头和改变的勇气。
如果打消了内心的障碍,去或留都不是问题。目标的达成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问:您好!最近达成自己的目标后,变得有一点点膨胀、焦躁,自己的脾气还莫名变得易怒了。波动是察觉到了,但也仅仅是察觉到了,可怎么对治呢?
学诚法师:目标的达成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要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否则人就会失去方向,心无处安放。
身体和心的力量,如果不用,也省不下来
问:若做事着实觉得累、力不从心,该怎么办呢?
学诚法师:身体和心的力量,如果不用,也省不下来;反之,越用,力气越大,越不用,人越无能。人累的时候,常常觉得是为别人在做事,被外缘逼着,烦恼就起来了,正念就没有了。应该去想:这些都是我自己要做的,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积累福慧资粮而做的。如果不做事、不承担、不学习,那我们在做什么呢?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如果心态很好,工作的时候也高高兴兴,休息的时候也想着:休息好了明天继续加油;如果是心力疲软,本来正常的工作会觉得苦不堪言,总会想: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要反省自己是身体累了,还是心的问题。
感觉非常迷茫的时候该怎么办
问:总是感觉前途迷茫怎么办?
学诚法师:迷茫,来源于对自己的怀疑。这种怀疑有两个方面:一是怀疑自己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二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
前者又分三种情况,要仔细反思:第一种情况,自己走这条路的初发心是为了什么?是否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随波逐流,那么现在应该停下来好好想一想;第二种情况,虽然有初发心,但是现在所做已经渐渐背离初心,就要去调整、改变;第三种情况,自己的发心没有问题,那就再次勉励自己,增长勇气,不畏困难。
如果道路正确却仍然感到迷茫,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觉得很多事自己做不到,所以不知所措。这时不要陷入沮丧的情绪中,相反应该高兴,因为已经摸到了自己能力的瓶颈,就意味着自己提升的机会到了。多虚心请教他人,调整自己原有思路,脚踏实地去尝试、去改变,慢慢就能走出困境。
亲近优秀的人,自己就能变得优秀
问:您好!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院长那里做助理,我看好院长要做的这个事业愿景,但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和同事们在一起很自卑。我本来有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却很茫然。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亲近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自己就能变得优秀;如果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产生自卑和排斥,这种对自我的保护却恰恰是成长的障碍。
是否苦头吃够了,人才会学乖
问:如何增长内心智慧的力量?苦头吃够了,自己就会学乖,这算不算一种方法?
学诚法师:智慧,要从智慧的人那里得来,而非跟随习性。趋吉避凶是本能,但人往往只看到眼前的苦乐得失,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要听闻、思维,在境界面前实践。总是担心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怎么办
问:我前两年心里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心里总是有阴影,总是担心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失眠已经有几年了,怎样摆脱心里的阴影?
学诚法师:不要活在过去,也不要为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担忧,做好当下。
当痛苦的回忆起来时,要对自己说:这些都过去了,不存在了。让自己停下来,不要再往下想、钻牛角尖。每天晚上抽十分钟或半小时,读一些好书,让智慧的光照进内心。
人生苦短,要做就做对生命有帮助的事
问:弟子总感人生短暂,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活着不易,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一直在现实与理想中苦苦挣扎,该怎么做才对呢?
学诚法师:人生短暂,应该做对无限生命有帮助的事。
大方向没搞清楚,小地方就会处处纠结
问:您好!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总是欲望不断,眼前的事情解决了,总想解决明天或者后天的事情,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我只想过好今天,越这么想,内心越是焦躁,觉得自己想要的太多,内心矛盾得很。我该如何学会取舍?
学诚法师:过好今天,也需要对未来的规划。我们说“安住当下”,并不是孤零零地只取当下这一刻,只管今天。人应该有长远的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这样才能每天都过得踏实安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的问题不是欲望太多,而是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大方向没搞清楚,小地方就处处纠结。这个规划不等于欲望,是要“择善固执”,经过理智的思考,取舍拣择,然后去落实它,不再反复、犹豫。
念头跑错了路,人就会做错事
问:今天早上我六岁的儿子问我“善与恶之间隔着什么”,我答不出来,恳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隔着人的念头。一念错,就会从善到恶;一念对,就能转恶为善。所以我们要看好自己的念头,给它指路,让它不要乱跑,念头跑错了路,人就会做错事,让自己和别人受苦。
不要整天幻想干大事
问:意识和行动难以统一,只想不做,何解?
学诚法师:拖成了习惯,行动力不足。改变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好习惯。不要整天幻想干大事,幻想一下子完成多少工作,给自己非常具体而微的目标,立即去做。比如把垃圾桶倒掉,把桌面收拾一下,给朋友回一个早就想发的邮件……只有行动,才能提升自信心,才能干成事情,才能改变自己。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佛网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