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就是把无常当作正常的心
问:什么是平常心?
学诚法师:平常心,就是把无常当作正常的心。
无论他人造什么业,自己都要造善业
问:您好,我的文章被别人盗窃,署了别人的名,我还没有办法要回来,很痛苦,怎么办呢?
学诚法师:一时的文章名誉偷得走,一世的学识品格偷不走,生生世世的业力更偷不走。忍辱是非常有原则的,那就是:无论他人造什么业,自己都要造善业,对自己的业负责,不为他人的错误付出代价。眼前这种情况,不要费心力去恨人,要转而用心让自己更优秀,做事更谨慎。
压力大,因为妄想太多
问:我最近想得太多,压力很大,导致睡觉多梦、掉头发。有什么方法可以释放压力,缓解急躁?愿师父指点迷津。学诚法师:压力是由许多妄想堆积而成的,比如猜测、担忧、误解等等。如果找一支笔把自己心里焦虑不安的事情都写下来,会发现是一个死循环,找不到出口,这说明自己内心已经被种种妄想的“雾霾”堆满了,陷入了迷茫。此时需要一阵风,把雾霾吹走,还内心以清明。这阵风是什么呢?就是正念、正思维。要创造一个机会、借助一个外境,让自己提起正确的念头来,例如读一本指引心灵的书,去寺庙听一听晨钟暮鼓,甚至去医院或墓地走一走,静下来思考一下。
有一种妄想叫“结果还没出来,就幻想会失败”
问:您好!我即将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我今年是第二次考,很想报中国人民大学,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实力不够,害怕再次落榜后别人对我的质疑,也担心我这半年的努力白费。但是报其他学校内心又有不甘,好像自己并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实力,也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如何。
学诚法师:结果还没出来,就幻想会失败,这就是一种妄想。很多时候,人都是被自己妄想出来的困难打败的,平白给自己增添许多无谓的纠结。不要去担忧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把心力投入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上,把握好当下。
为什么我对别人好,别人却把我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问:不是说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吗?为什么我对别人好,别人却把我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学诚法师:你的这种“善待”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一种交换。对别人好,内心是希望别人领情,回报自己同样甚至更多的好。这样的心情从一开始就是沉重的枷锁,把自己绑住了,怎么还能够“善待自己”呢?真正懂得这句话的人,不会把重点放在别人的行为上。
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那就是慢心
问:您好!请问如何精细地捕捉并对治自己的傲慢呢? 学诚法师:与身边的朋友相处(包括学佛和不学佛的),如果大家感觉到很舒服、很轻松,就是修得比较好;如果令人感到压抑、紧张,甚至引发排斥和争论,就是有问题的。这是从别人的反馈来观察的。
从自己的心态来观察,如果跟人相处时,处处觉得自己最正确、最高明、最犀利,别人都不如自己,那就是慢心;反过来感到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都能教给自己东西,那就比较有弟子相。
不要活在自己很厉害的错觉——“慢心”“疑心”里
问:怎么去除贪嗔痴慢疑中的慢和疑?
学诚法师:慢慢学习。骄慢,是因为自己懂得太少了,眼界太狭窄了,活在自己很厉害的错觉里。懂得越多、见得越广,越能知道天外有天,看到自己的无知与无能,自然而然就不会再有慢心。怀疑,也是因为自己懂得太少了,闻思太少,所以对真理生不起信心来。
身边总是有小人怎么办
问:我身边总是有小人,缺少贵人,要怎么破解?
学诚法师:不要把成败的理由都推给他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重要。要善于从别人的过失中学到东西
问:面对慢心重,又不得不相处的人,该如何反省来磨掉自己的慢心?该委曲求全还是少言寡语?
学诚法师:观察慢心的形象,思维慢心的危害,然后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譬如,当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时候,自己是否也在看不起别人?别人的轻视让自己愤怒,是不是因为原本自我感觉良好却被打脸?慢心藏在我们身上,自己很难认识到,外境正好是一面镜子。平常人因别人的过失而增长自己的烦恼,有智慧的人却善于从别人的过失中学到东西。
试一试把身边的人都当作恩人来对待
问:我在与身边人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有“还因果,了宿缘”的想法,只要别人不主动找我,我基本不会发起交往。这样的结果就使我和身边的人,感情越来越淡,有时候觉得无话可说。这样做对吗?
学诚法师:把身边的人都当作恩人来对待,而不是当作债主来看待。
在没有修行之前,没有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烦恼
问:有时我明明知道去做某一件事是不好的,可我又控制不住自己。我想知道是自己经受不住外界的刺激和诱惑,还是内心的欲望在作祟?请问我应当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
学诚法师:修行。在没有修之前,我们是无力控制自己的烦恼的。再想多少遍、讨论多少道理,都没有用。就好比一个孩子坐在游泳池前,一直问:“我该怎么做才能从这头游到那头?”“哪种泳姿才最省力、最快速?”“水是冷还是热,下水后会抽筋吗?”“你说我能学会游泳吗?”等等,却根本不下水、不去学习游泳,那只会永远无解。
做事很浮躁怎么办
问:自己做一件事,会觉得心有一些浮躁,有赶着做事情的感觉,没有沉下心来的专注,最后的结果也是粗糙,但一直没有找到病症和解决办法。祈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这是节奏快、急性子,一直往前跑的习性,跑着跑着就容易把初衷忘了。事情是做不完的,要多思维:我们不仅仅是做事,更是在造业;不仅仅是把事做完,更是历事练心。做事前,要思维宗旨、把握造业方向;做事时,要七分做事,三分观心;做完后,要反省,自己的身口意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过程中有没有起烦恼,为什么会起这样的烦恼。
感觉自己做事无法持之以恒,怎么办
问:感觉自己做事无法持之以恒,您有什么方法吗?
学诚法师:坚持一件事,有几个原因:1.对事情的价值很清楚;2.有清晰的、切实可行的目标;3.有一定的自控力(自控力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而增强);4.从中感受到快乐。
最后一点虽然很重要,但不应将此作为首要条件。很多事情都需要经过努力坚持以后,才能够感受到快乐。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问:我现在到了一家新公司,原来的朋友变成了敌人,在背后四处对我造谣中伤。我现在不知道是去找他们沟通好,还是要和他们针锋相对?请法师明示,谢谢!
学诚法师:做好自己。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心聚焦在哪里,就会把那个问题放大
问:您好!我的牙齿很不好,疼起来就没心情做别的事情。整个心都是围着牙在转,觉得医生没给我治好,又不好意思再去看。每次补牙、治牙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长期的抑郁,我该怎么办?感恩!
学诚法师:我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个人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好看,天天照镜子盯着看,越看越觉得丑,就去做了整容。整完后觉得失败了,更加懊恼,可是旁观者看,既没看出之前有什么不好,也没看出整容后有什么区别。她觉得非常明显、无法忍受的瑕疵,外人一点儿都没发觉。
心聚焦在哪里,就会把那个问题放大。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因为人的执着往往扭曲事情真相。听听自己信任的亲友对这件事的判断,相信他们的话,不要持续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然后,用心去做其他的事。
做人客套好不好
问:大家都说我清高,我有时候也在反省。其实,我只是不想变得那么客套,也在很真诚地跟人交流。我需要改变吗?
学诚法师:跟人相处、交流时,若心里有隔阂,表面客气,那就成了客套;如果心里真诚,那表面的热情和微笑就能让人感到温暖,关键是自己对人是否真正有善意和关怀。当自己说“不想客套”时,其实是内心没有温度,所谓的“真诚”只是随自心情不管别人。要学会去欣赏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人。财富只是你的工具
问:您好!作为一个年轻人,现在还需要钱、需要物质!怎么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呢?放下物质也就意味着养不活这个家庭啊!
学诚法师:放下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心态,放下物质对自己的束缚。譬如使用一个工具,用完了你自然会把它放下,不会黏着不舍;财富于人也是一个工具,但许多人却成为财富的奴隶。当你能够把财富当作工具而不是目标时,就是放下。
不要只看到名利的诱人之处
问:想要名利心不那么重,该怎么做呢?
学诚法师:不要只看到名利的诱人之处,要看到它的隐患与无常。名利带不来真正的快乐,却是很多悲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