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给我的启示
不知不觉时间已走过了两年多,略论中关于下士道的学习已接近尾声,要暂时告一段落了。
通过最后一单元深信业果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当下的状态和所处的境遇:一切都是以往的积累。因为有恶业所以我时常被凡夫心牵引,也因为有善业,所以我有机缘修学佛法,但这种缘并不是恒常不变的。无尽的过去生命是以现在为结果,无限的未来生命又以现在为开端,所以当下的心行尤为重要。对以往的恶业,需要如法忏悔,清除障碍,而且以后不能再造。
下士道的发心是“以追求来生幸福为主,求现世幸福为辅”,不能因为贪著现世利益就造作罪业,影响未来,而是应该多追求后世乐,感得完美人生,为菩提之行保驾护航。
因果不仅仅是外在现象,更重要的是对我心行的影响。我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一种力量,念头的重复,就是这种力量的不断强大,形成串习力。
说来我与公婆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一直不喜欢他们带宝宝。理性上我知道这不对,但一直没能改过来。从怀孕起,我就在担心公婆对宝宝的教育问题。那时的我总会想他们文化水平低,卫生习惯差,加上湘、豫两地风俗相差大,所以我既担心他们宠坏孩子,又担心他们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从怀孕到坐月子,甚至更久,我的心理总是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想法。
直到学习深信业果,我才认识到,这种念头是我自以为是的嗔心和邪见,我每想一次,就加强一次,直到主宰我,让我失去理性,做出了很多不恰当的举动。
父母是恩田,田门力大,我很后悔自己多次对无知的重复。每一次的后悔在当下就对我的内心产生影响。这个当下就是心灵因果的真实反应。也是这一次次经历,让我对心念和业果生起深深的敬畏。起初这只是一个念头,最后却能左右我。
细思极恐。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譬如,每次闲着时总是刷手机而不是看法义,总是不由自主地打开电视而不是观听视频,每次对生活中的琐事挑剔而不是感恩家人的包容,总是对他人苦乐淡漠无视而不能感同身受……平时有多少不被觉知的不善念,在一次次重复着,然后又一次次左右着我的心,将我带向轮回和堕落。 佛法让我看到自己确实是病入膏肓,需要治疗;也让我看到业果真实不虚,如果不及时觉知自己的不善念并加以遮止及对治,生命将落入痛苦中无法自拔。
宗喀巴大师提出依四力忏悔不善业,为我们不善的身语意业提供殊胜的忏悔法门。所以我要多思维十不善业及其果报,防护身语意三业,从而多行十善业,积聚十善业的力量,不断重复而免于自己将来堕入恶道。
在复习思考题中,有一个问题敲击着我的心门:下士道的发心是怎样的?我现在的心行达到发心之量了吗?目前为止,虽然已经学习完下士道的内容,但扪心自问,我学佛的发心并不是为了获得完美人生。因为确切地说:我的发心还并不稳定,我的目标并不清晰。小组交流时,我甚至问自己:我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三级修学这么好,师父和学长们把每课需要掌握的心行都写在书上,送到我手上了,为什么我还是达不到?《道次第》构建的菩提之道,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建立的认知,发心,行动和所获成果,但实际心行跟不上法义所说,那面对以后更高的心行要求,我要以什么作为支撑?如果说每课需要获得的心行是果,那么我是否种下了她的因呢?这种心行是一种力量,我又是否不断重复这样的力量,使她成为生命的主导呢?
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修学,反思我对八步骤这个学习工具的使用:八步骤的前四步是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是种下因的过程;后四步是摆脱错误,重复正确,是遮止不善行,让正见力量不断积聚直到任运自如的过程。分析前四步:我的学习多以完成任务为主,虽然能做思维导图,梳理法义,有时候能梳理出正见,有时候不能,即便是梳理出正见的那一课,也很难做到第三四步:完整透彻理解法义及其论证过程,然后将法义与现实人生相联系,完成从正见到认识的转变,改变固有的错误观念。所以这一课的心行种子,就没有种下来,或者即便种下来,质量也不够好。分析后四步:坦白来讲,我能达到第五步的次数很有限,而且面对第六七八步,我甚至认为这是慧根很深的高手师兄和学到后面才会具备的能力,而放低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今天再次看到八步骤中第六步:摆脱不良串习,不就是止恶吗?建立正向心理,不就是种下善因,并不断浇水灌溉吗?还有思惟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进行思考,就是深信业果,思惟恶业带来的苦果,善业带来的乐果,从而进行取舍;以及第八步,不断熟悉和重复已经获得的正见,即不断重复正见的力量。
所以我决定提高修学要求,通过闻思法义获得正见,并多思维法义,多做观察修,坚持定课,每一次认真修学,都是一次善业的积累,就多一份力量对治不善业,就多一点走出无明的希望,让自己有更多力量把握每一个当下,把握生命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