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追寻人生究竟意义的途径都不同。
有些是遭遇太多磨难而入佛门,以期找到摆脱痛苦的方法;有些是看透了世界的虚幻而探究真相;还有的通过深入思考而对般若正见确立起信心……无论人们选择的路有多么不同,只要虔心学佛,最终都能摆脱烦恼抵达幸福的彼岸。
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圆哲显然属于前者。因为被痛苦折磨得太久、太强烈,求解脱心切的他,在对佛法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手捧一把宝剑来到我面前,向我求一种六个月就能斩断烦恼丝、直趋圆满境地的法……
痛苦能压垮人,也能逼人坚强。自那以后,我对圆哲就多了一分关注。他在中央美院上过学,酷爱绘画。他曾用语言做画笔,为我描绘了一幅“自画像”:一双深邃的目光,正努力穿透时光的迷雾,看清生存的困境。
近四十年的人生岁月里,我从事过室内外装潢、CIS(企业形象设计)、灯光效果等实用美术的设计与创作,同时对纯艺术也有着强烈的兴趣。在进行美术创作之余,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总是有许多不解。
每当放下画笔,开始思考世界的风云变幻,那份感觉总是苦涩而失落的。五颜六色的油彩建构起关于世界的纷繁表象,但油彩的背后只有一个特征——盲目。我开始理解古人“五色令人目盲”的深义了。是这种盲目,变幻出那么多空洞又令人迷乱的色彩。
我十分赞叹法兰西艺术大师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不朽的雕塑作品《思想者》。那个有着深邃目光的人,似乎正想穿透时光的迷雾,去把握自己的生存困境。“思想者”的目光并没有仰望星空,但见过这座雕像的人,几乎都能体悟到他的“思想”其实上穷碧落下黄泉。“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位雕刻出人类思想之广袤与迷离的伟人,曾经豪迈地宣称:“我们的社会将要多么快速地把曾经的错误与丑恶除掉,而且我们的世界将会何等迅速地成为乐园!”
每当想起这句话,我的心总会沉入悲哀的深渊。一百年过去了,罗丹的梦想只是一次次地破灭。
不只是罗丹,正像莎士比亚所言: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罗丹还有一件伟大的作品,叫《地狱之门》。我觉得它很符合预言的特性,只不过在今天的地球上,“地狱”景观远比罗丹的作品惨烈百倍。单以波黑战争为例,交战双方,特别是美国,在那个地区投下的贫铀弹相当于在日本广岛所投下原子弹当量的十倍。
先哲曾警告过后人:以巧智对付巧智,非常危险和愚蠢。现今的世界格局,恐怕说“以巧智对付巧智”都太过美誉了。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正被逼上“以强力制服强力,以霸权对抗霸权”的险路。其结果,将是非常危险而愚蠢地将整个地球变成活地狱。
地狱之门已洞开无数,天国之路又何处寻觅?
想起美国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对人类未来的预警之作《奇爱博士》。电影中,核武器狂人稍一发神经,整个地球就可以被毁灭无数次。三四十年过去,这部电影真的成为一则预言。高度发达的科技,没能把“错误与丑恶”除掉,相反,电脑黑客的一个设计,可以使美国总统随时打开控制导弹发射的黑匣子。我们的生命就悬于那一线之间。
假如罗丹活到现在,还会雕塑“思想者”吗?恐怕一尊名为“绝望者”的雕塑将要诞生于世了。
不去审视周围,反观自己的生活又如何呢?
学佛前,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诸如围棋、跳舞、唱歌、纸牌、电子游戏甚至搏击术,全都在爱好名单上,为此还交了各路朋友。就拿跳舞来说吧,不敢说自己是舞帝,但在我们那一杆人马里,至少也称得上是王子了。哪怕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我也不会在任何一个场合缺席,我对玩太在行了(学佛后才知道这是自己慧浅障重,习气业力所致)。
再看看我的家庭。父母一方面对我很溺爱,另一方面又专横不讲道理,很多时候让我难以适从。妻子更是刁蛮无理,她自诩美貌,经常出入舞厅、牌场,往往一上牌桌,就与人打得天昏地暗、面无人色,甚至彻夜不归。
人生在内忧外患之中,太多的丑恶与无奈,让我无法在笔下的油彩中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和谐,对自己和家人庸庸碌碌生活的厌倦,更增添了一种走投无路的空虚苦闷。由此我才开始在佛法中去探寻一种别样的人生。
记得在那些最憋闷的日子里,内心深处常会涌起一股股莫名的悲哀。这悲哀在我离家奔赴喇荣五明佛学院的车上达到了最高潮,仿佛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要把我和整个世界吞没……
好在最后,我终于来到了这片雪域。
从出家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回头看自己当初的选择,常忍不住暗自窃喜。假如没有遇到佛法,没有选择佛学院,现在的我又会飘荡在何处?是在牌桌旁,还是舞场里?还是整日握着画笔,试图描绘出这个我根本把握不住的光影世界?
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些弯弯曲曲的路,真想把这些反思、审视与朋友们分享。也曾热切关注过科技的发展,但我总算明白,现代科技只是停留在对显现之法的研究上,对空性之理根本没有触及,更不用说“显空双运”了。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终其一生才明白这个道理。而牛顿晚年的困惑,就在于他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最终只能向上帝追问宇宙的第一推动力。粗浅者不明所以,动辄批判牛顿是倒退、迷信,其实牛顿的“倒退”,何尝不是基于对科学的冷静反思?
《佛教科学论》中说:“那么知识水平一般,甚至连普通家务也茫无头绪的人,对佛教也就没有理由横加非议,否则只能显出自己的浅薄无知。”
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对佛法做一个客观的、心平气和的研究。不论是像我这样,于穷途末路之际才把佛法当作最后稻草的人;还是正处在得意扬扬之时,不屑或无心了解佛法的人,都祈望大家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审视佛法对这个世界的解释。
如今,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言:“整个大地充满了狡诈者。”一个不害怕因果、不承认轮回的社会,怎么能说是一个美丽新世界呢?
离开画笔所粉饰的幻象,走到佛陀揭示的真实世界中来,心中常常有两种情感在交织冲撞:对自己选择的欣慰,对未觉悟者的悲哀。当我穿上庄严的僧衣,站在雪域神山之巅,遥望那个灯火辉煌的迷幻世界,我总在想,那里有我的父母双亲,有我的兄弟姐妹,什么时候他们也能挣脱出迷幻之网、踏上菩提正道?
应该说圆哲已经踏上菩提正道了,现在的他比起两年前成熟了许多。未来的路很长,而选择在他,成就与否也在他。以他目前的精进来看,我相信他的前方一定充满光明。
房子就像我们的躯壳,
设计得再富丽堂皇,
也抵挡不了无常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