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幸福?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究竟为什么?围绕当期法义做如下心得分享:
多数人在生活清贫时,往往会将希望寄托于物质改善,这也是人们热衷于赚钱的动力所在。但在当初设定的目标一一实现时,除了给我们带来一些暂时满足,预想中的幸福似乎并没有如期而至。可见,幸福未必是改善物质就能解决的。
是的,我也是多数人之一,这也是我的问题。工作了十年,创业了三年,热衷于赚钱吃苦耐劳全是为了获得物质层面的满足,成了赚钱的机器、赚到了一副疲劳的身体和不知所措的灵魂,苦、乐、忧、喜、舍是轮翻上演,工作中一旦不如意马上就开始检索,造就患得患失的2种极端性格,似乎不掌控事情的方向就不安心,安全感一词对我来说就是空白。也曾有过轻微抑郁,这是段痛苦的经历,好在有皈依佛法僧三宝,得遇僧宝的加持,得以开解。常言说:活在当下,学会体悟当下幸福的感觉。正如法义中说到:(佛是我们改善生命的榜样,法是认识生命真相的方法,僧是指导我们使用方法的导师。由依止佛法僧三宝,而能究竟地解脱自在、离苦得乐。)
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扛,活在自己的情绪里是很可怕很孤独,承受着思想的压力不知如何排解,像刺猬一样弱小又扎人,身心俱疲。我执中没有从情绪里抽离出来,不知道是情绪主导了我。当情绪缓解也只是一时,反反复复的掉入我的情绪里,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修学法义中回顾自己的经历,想想我执的这些小把戏还真是愚蠢,法义中说到:“我执”还是世间一切是非纷争的根源,远离这个处处作祟的“我”,也就远离了那些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认识自己,——这是佛法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西方哲学的最高名言。惟有透彻生命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家人催婚的年龄了,为了努力工作不断往前冲时没想过恋爱、婚姻。说起缘份,总是在工作上遇到机缘,却在感情上落单,自己有时还没整明白哪出问题了。召急小伙伴们一起议论加以批判自己,总结了就是太过于热爱工作,自动屏蔽了恋爱的感情折射。正如法义中说:(生命状态也是某种心念的延伸,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我们当下的心行,就看我们现在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感恩佛法让我明了,要注重当下的努力。这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也是我们改变命运的着力点。
长这么大的经历很纯粹:家庭的生活和工作,养成的习惯和性格就是:自利利他,爱工作、爱大自然爱自由无拘束。得遇佛法后进入三级修学,愿生生世世与佛法结缘;与三宝相应,成就无上菩提。正如法义中说到:(命运就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仍在我们自身。由所行、所说、所想构成的因果,贯穿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心灵因果,当下因果。依循这一规律,才能切实地规划未来,改变命运。)
工作和生活中与人事物的相处,常有迷茫的时候,我年龄尚浅经历浅薄。随喜赞叹师父的智慧,师兄们的共修加持,放下凡夫心一门深入安住三级修学,强化自身无知的观念,开发佛菩萨那样的高尚品质。了知:
活着的意义,在于了解并开发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惟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才有能力给众生究竟而长久的帮助,这正是佛教所说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