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心得六

本期的主题是信仰,经过自修和小组共修,我把对本期的法义学习概括为三大部分:什么是信仰,如何正确看待信仰,我们是否需要信仰?

佛说学佛网一、什么是信仰
信仰,听上去很深奥、很神秘,像是哲学、宗教所关心的问题,离我们普罗大众很远。模模糊糊,似乎我们又一直在讨论,甚至在追求信仰。那究竟什么是信仰------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自我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心灵关怀和烦恼的解脱。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净化心灵,建立道德规范,引领我们踏上古圣贤的求真探索之路。

二、正确看待信仰
正是我们普罗大众对信仰的不重视,了解的很肤浅,所以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对信仰的误解和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一提到信仰,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先入为主的偏见。那对佛教对信仰的认识都有哪些错误现象呢:书本上通过简洁易懂的问题和对问题的阐述,一步步引导我们破除这些错误的认识(六大常见错误认识):

1. 信仰是迷信 ---- 那什么是迷信呢?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广义上说,凡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的信,皆可称为迷信。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观点,反应了人们对宗教的无知。

2. 信仰是斜教(敏感词系统不让发布) ---- 首先什么是斜教:通常,斜教的教主多因极度狂妄而自视为救世主,也有出于个人私欲而创教。在手段上,他们或是以似是而非的观点欺骗大众;或是以特异功能招来信徒;乃至以危言扰乱视听,如宣扬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等,使人们因恐惧依附其门下。总之,他们的所作所为绝不是慈悲济世。斜教与宗教又的确有着某种联系,因为斜教往往依附于某种传统宗教。比如法伦功盗用佛教名相,西方许多斜教依附于基督教、天主教等。斜教宣扬的内容往往来自传统宗教,以增加其邪说的可信度。然后,将剽窃的内容根据自身需要再加工,变了味,只是蛊惑人心的伎俩。所以说,斜教是在宗教身上的一颗毒瘤。那我们如何避免斜教:a.不盲从,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观察教主是否大慈大悲,值得信赖;教义是否符合真理,是否能使我们提升人格并最终走向解脱;b. 不急功近利,因为斜教往往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精神控制。所以,当我们准备确定一种信仰时,要看它是否经过了时间考验,避免误入歧途。

3. 好人与信仰 ---- 做个好人就可以了,不需要信仰。其实,好人的定义各有理解,有侠义的好人,有广义的好人,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信仰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为我们指明完善道德的途径,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度和纯度的好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悲智双运,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信仰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好人,才能根本上摆脱世俗的烦扰。

4. 学佛会让人消极避世,应该年老无事再学: 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轻时就信仰佛教,难免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不妨等老了再考虑 ---- 佛教既有出世的层面,也有入世的层面,绝非消极避世。它所关注的不仅是生死大事,也包括对现实人生的改善。比如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看待财富等。如果年轻时就依教奉行,会少走很多弯路。反之,如果一生为欲望奔忙操劳,且不论结果如何,难免沾染许多不良习气,老来想要改变时往往力不从心。同时,对信仰的实践也需要在年富力强时进行。

5. 法律和良好的社会制度就能取代宗教 ---- 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社会制度日趋完善,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为健全的法律只能制裁犯罪,却不能消除犯罪;良好的制度只能减少导致犯罪的因素,却不能消除实施犯罪的动机。所以,社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心的问题。如果我们内心无法安宁,如果我们的行为失去道德,社会又怎能出现安定的局面?

6. 信仰与理性、科学的关系 ---- 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科学能告诉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只是,却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内在的心灵世界。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解决人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改善生存环境;而宗教则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两者无法相互取代。古往今来的大科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等都又宗教信仰。

三、如何坚定信仰
常听人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仰淡化的现象?作为佛教徒,应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

1. 发心不正、动机不纯 ---- 佛教最终是要解决苦的问题,但是我们对苦的认识往往很肤浅。仅仅通过书本认识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切身感受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苦难能激发信仰,增长道心。

2. 学佛应该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这是坚守信仰的保障 ---- 很多人信佛,但从未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或是在初发心之后逐渐忘失了。社会诱惑太大,如果平时总是在世俗生活的轨道中,久而久之,就会被各种欲望和需求所主宰。同样,菩提心也要通过不断的观修和实践来深化。

3. 信仰还要建立在对佛法正见的认识上 ---- 很多人之所以会信仰淡化,是因为本身就信得比较盲目,对佛法没有深入认识。信仰并未在内心扎下根来,没有成为自身的观念。信仰的巩固,或者理性认识,或是通过实践证悟,或是通过感应道交。如果既没有胜解,也没有实证,又没有感应,信仰自然会逐渐空洞,最后淡化或退失。所以要依正见建立正信,同时,对信仰的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傻姑娘,还需要身体力行。如果有正见指引,再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信仰就能不断得到巩固、深化和升华。

学了这期的法义,想到我以前的无知,虽然现在也是无知,但学佛之后比以前好多了。我以前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太信,信可能也要归纳到迷信,不信也是因为觉得迷信。年轻时看到家里长辈特别是奶奶辈的烧香拜佛拜神,反正什么都拜,我也会跟着虔诚的拜,有能叫出名号的,也有很多叫不出名号,反正就是跟着拜,但有时也会有另外一种想法,觉得我是看透了所有宗教的聪明人,我还和我奶奶说宗教就是给人心里带来一点安慰,遇事烧烧香拜拜佛求个心安,保佑平安,顺利,发财,算命的都知道寺庙外面生意好做,无事不登三宝殿。

年轻和无知好像总能划个等号,10几岁20岁前带过很多挂坠,佛教道教基督教都有,和宗教信仰无关,就是好看个性耍酷?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个更大的作用,小时候一看恐怖电影电视剧,到晚上就害怕,老想电影里的情节,有段时间还会梦魇,有了挂坠觉得自己有法宝在身,有佛菩萨保佑我,也就不害怕了。感恩,也确实保佑了我那么多年,不然那些害怕的夜晚也不知道怎么过来了。应该是与佛教有缘,20岁后一直在带观音菩萨挂坠,没再戴过其他宗教挂坠,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信佛信观音的,但什么是佛是观音?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祈求平安给平安,祈求财富给财富,祈求好运给好运。有信无智增愚痴,信佛不学佛,不了解佛,佛教道教分不清,西园寺也拜,城隍庙也拜,导师说的杂信和迷信,我以前应该属于这一列。感恩导师,感恩义工师兄们,也感恩曾经无法接受的无常,让我有幸接触读书会,接触佛法,正确认识佛法,从迷茫痛苦中走出来,收获从未有过的欢喜。

凡夫心要不得,导师说的没错,我真的是轮回的重病患者,感受到法喜就自满了,好了伤疤忘了疼,我执就周而复始的过来提醒我,让我知道它的强悍,这时我才知道一定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坚定信仰,把学到的佛法用到生活中,有了坚定的信仰,知道归宿,才真正有决心把错误的活法给改过来,让心从无常中解脱出来,不再因我执而烦恼,好好修习佛法,早日同证菩提。

佛法浩瀚无边,博大精深它就像一颗参天大树,枝叶茂密,分支众多,而根基很深,而我们修学的过程就像从茂密的枝叶开始,一步一步向中心收缩,到分支再到树干最后深入树根,这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我认为想要悟到佛法的精髓并且能够运用自如,就必须严格按照次第,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佛陀的意思就是觉悟者,佛陀也是经过一定时间,慢慢磨练才能修成正果。当我们开始走上修学之路开始,一方面依靠书院的三级修学导师的指引,另一面我觉得初始的发心也很重要,拥有信仰才有动力走上修学佛法之路。

第三课对信仰、迷信、科学、宗教、科学这几个方面以导师和师兄们一问一答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含义以及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法义里也告诉我们拥有正确健康的信仰很重要,如果没有信念和信仰,其他欲望就会膨胀,为了追求更多的权利、金钱往往无可避免的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给自己增加了罪业,而当这些东西消耗殆尽,或者遇到烦恼时,物质和短暂的精神愉悦无法为你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信仰的内心是十分空虚和恐惧的。精神上的空虚必定会造成心理上的恐惧,这里分享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大姨妈刚刚今年过年的时候去世了,当她发现肿瘤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仅仅过了三个月就走了,既然发现是晚期,在发现之前带瘤生存了一段时间,但是精神面貌却很好,一点也不像有病的人,更别说是这种病,但是查出来之后一个月内就瘦了十几斤,胃口一下倒了,看着都心疼,她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当得知死老病死的时候,无法接受,那种恐惧,空虚,精神方面的折磨比身体上的要大千百万倍,假如有信仰,她会对生死看淡一些,甚至会认为一期生命的结束也许就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也许可能会彻底改变她。所以我觉得信仰真的很重要,让我们带着正确的信仰努力走上生命的觉醒之路吧。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心得六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