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按照《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的仪轨,首先是念诵皈依偈和发心偈各三遍。 皈依: 南无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 从今日起,一直到证得佛果,我始终以深刻坚固的胜解信皈依...
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按照《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的仪轨,首先是念诵皈依偈和发心偈各三遍。 皈依: 南无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 从今日起,一直到证得佛果,我始终以深刻坚固的胜解信皈依...
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 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为利?为名?为感情?为物质?为精神? 仔细看看这些动机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为了安乐。 安乐还有许多名字,代表它不同的侧面和程度,...
苦乐皆由心造 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了。 前不久,与一位十分投缘的朋友一起聊天,从佛法到人生,从分前别后到大江南北,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谈。 不知不...
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
关于人性这个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的本性是没有固定的,能变成善也能变成恶,像水一样,像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一样,你在哪里挖个沟,它就往哪里流,你怎么教育引导,它就往哪个方向发展。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也就是说,君子与小人的本性...
一年前,我因为生活上遇到困扰,希望找到答案而幸运地加入三级修学。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原来一切的烦恼、痛苦都来自我错误的观念和心态。通过佛法无常、无我、因缘因果的智慧,让我慢慢树立了一些正见,摆脱了一些对事物永恒的执着,能够及时调整心态面对事物...
“找找找,你找的呢?你就这样一辈子不打算结婚了吗?”爸气愤的问--"我从来没说一直不结婚,只是时机还不到”. “你天天读这些佛法书,业务少,怎么不想法找新工作多挣点钱”我妈埋怨说。---“你就知道多挣钱,学这个是为了心情平衡更好的挣钱” 可...
生命的痛苦及解脱。第一部分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凡夫的思维是认为拥有知识就会幸福,然后会远离烦恼,没有痛苦,但是结果不是这样的。佛法告诉我们,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无知执著而产生烦恼。痛苦是内心宁静被破坏,这就像病毒潜伏在我们生命中占据心灵...
前面做了总的概述。禅定的定义,禅定也称静虑,禅定是心一境性,心专注在一个所缘的境界上。禅定是通过专注的训练,培养一种专注的力量,心安住在正念上,获得无我利他的胜义菩提心。静虑有三种:现法乐住、等持的静虑、饶益有情静虑,这是重点要修习的。 本...